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家公園季刊

2024年三月號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回本期目錄
封面故事2

經營管理數位一點通 雲端漫遊國家公園

第1頁,共1頁
玉管處運用 GIS 空間資訊建置 3D 圖臺,邀請民眾線上遊玉山/何小綠 攝
玉管處運用 GIS 空間資訊建置 3D 圖臺,邀請民眾線上遊玉山/何小綠 攝

經營管理數位一點通雲端漫遊國家公園

文/黃詩茹

受訪者/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企劃經理科科長 彭慧真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企劃經理科科長 鄭脩平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企劃經理科科長 陳智真

1970 年代,個人電腦與電子郵件誕生;1980年代,網際網路突飛猛進;2000年後,搜尋引擎、社群、雲端成為新寵兒。回首過去 50 年,人們對網路科技從陌生、懷疑到嘗試、擁抱,就像智慧型手機曾是令人嘖嘖稱奇的新鮮事,如今早已是人們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當資訊互通、資源共享成為可能,國家公園的經營管理也乘著這波科技浪潮走向數位化。傳統的紙本作業電子化、建置各種系統輔助土地管理、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分享登山遊憩資訊,也整合多元媒體資源,讓民眾在家就能飛覽漫遊國家公園。

玉山3D圖臺,在家也能神遊雲海仙境

崇山峻嶺、奇峰矗立的玉山,是許多人心之所嚮,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實際親臨現場,感受它的磅礡氣勢。隨著科技演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運用 GIS 集結 3D 圖臺、電子出版、影音多媒體等,讓更多人有機會看見玉山、聽見玉山,有朝一日走進玉山時有更多準備。

2016 年上線,歷經多次改版的「玉山 3D 圖臺」,以立體地形展示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地理資訊,中文介面、跨瀏覽器功能、不須另外安裝元件,一指就能瀏覽生態查詢、定位查詢、即時影像,及園區內的地標、山岳、設施、坐標、地籍、牌示等 6 種定位。圖臺左側的 12 類圖層以樹狀資訊呈現百餘種圖資,只要勾選需要的項目,就能套疊圖層,立即展繪於圖臺。

談起建置 3D 圖臺的初衷,玉管處企劃經理科彭慧真科長提到,「過去的土地管理都是仰賴紙本,當時雖然有 GIS 技術,但大多是用 Google 地圖,且有年份差異,也沒有適合管理處使用的平臺,所以才想要整合我們過去累積的 GIS 圖資,建立一套數位化圖臺。」

開啟圖臺後,玉山綠林映入眼簾,隨著滑鼠滾動,螢幕上的山勢、溪谷、植被、山屋逐漸清晰,這些影像多來自玉管處歷年收集的高精度航空攝影影像、光達掃描,「我們先從遊客使用最多的玉山群峰線開始收集,後來發現效果不錯,於是每年以 100 至 120 平方公里為範圍分區進行。」

有了這些空間資料,再以軟體分析進行 3D 立體模型影像,並整合至圖臺就能展現精緻逼真的 3D 地形,再加上彩色正射影像圖資、數值地形模型,讓地形起伏真實呈現。同時,圖臺也介接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地政司、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航測及遙測分署等機關間共享的成果資料。

運用圖臺的環景導覽,在家也能遊覽東埔服務中心/玉管處 提供
運用圖臺的環景導覽,在家也能遊覽東埔服務中心/玉管處 提供

善用登山遊憩資訊,安全便利玉山行

圖臺開放之後,民眾不用出門就可以知道園區的資訊,像是正在規劃登玉山的山友,彭慧真建議,先從「登山資訊」的圖層著手,「其中的『步道分級』有各分級路線的位置、步道難度分級表等說明,評估自己的體能再前往會比較好。」

「登山資訊」的圖層中還有馬博拉斯橫斷線、日治越嶺道線(八通關線)、玉山群峰線、新康橫斷線、南二段線、南橫三山及關山線等 6 條登山路線。開啟各路線後,有步道概況與飛覽、登山導覽地圖,「可以從每天行程的步道剖面圖看到行走路線的高低落差。也很推薦大家開啟『步道飛覽』,在登山前先體驗一趟線上玉山行。」

至於想在家神遊玉山的民眾,可運用「遊憩資訊」圖層,內含 720 度環景、行動解說員等多媒體。例如從圖臺上找到位於西北園區的信義鄉東埔部落,點擊後可環遊東埔服務中心內部展示的解說導覽資訊。「非常多環景照片都是同仁和志工在園區進行保育巡查、設施維護勘查時拍攝的,上山工作之餘還要辛苦扛著相機,就是為了和大家分享玉山園區美景和設施現況。」)

玉山 3D 圖臺可提供 6 種定位查詢/玉山 3D 圖臺
玉山 3D 圖臺可提供 6 種定位查詢/玉山 3D 圖臺
運用「通視分析」,確認玉山南峰到排雲山莊間的可視範圍/玉山 3D 圖臺
運用「通視分析」,確認玉山南峰到排雲山莊間的可視範圍/玉山 3D 圖臺

山友出考題,3D 圖臺來解答

面對五花八門的登山問題,玉管處同仁也得時時接招,「曾有山友詢問,從玉山南峰能不能看到排雲山莊?距離大概多遠?」,彭慧真笑說,「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如果沒有去過,或天氣不好、沒有留意,我們也不一定能回答」,這時候,3D 圖臺就能派上用場!

進入圖臺右側的工具列,選擇「量測工具」中的「通視分析」,點選玉山南峰和排雲山莊兩個點,就會呈現兩點間的線段,綠色代表可通視,紅色表示不可通視」,可以發現從玉山南峰望向排雲山莊,會被圓峰一帶的山勢阻擋視線,所以是看不到排雲山莊的。

民眾可從運用圖臺瀏覽東埔服務中心內的展覽、物件與影音/玉管處 提供
民眾可從運用圖臺瀏覽東埔服務中心內的展覽、物件與影音/玉管處 提供
玉管處運用圖臺建置巡查系統,更便於紀錄巡查軌跡與事件回報,圖為同仁清除步道倒木/玉管處 提供
玉管處運用圖臺建置巡查系統,更便於紀錄巡查軌跡與事件回報,圖為同仁清除步道倒木/玉管處 提供

土地管理、巡查保育的好幫手

除了提供民眾所需的登山資訊,3D 圖臺也是協助玉管處經營管理的有力工具。例如國家公園每 5 年的通盤檢討,若有調整土地使用分區,也關乎入山申請,但地理位置的細節不容易以地圖說明,如今點開圖臺,分區調整的範圍便一目瞭然。

「像佳心地區在玉山國家公園第4次通盤檢討計畫由生態保護區變更為史蹟保存區。所以進入生態保護區需要申請的位置也會改變,現在是瓦拉米步道約7公里處之後才需要提出申請。」

彭慧真也提到,以往多數機關的系統都是針對民眾和內部業務分別建置,維護成本也會相對增加,「玉管處希望結合處內數位化經營管理的業務需求,同時提供民眾便利的 3D 體驗」。因此在圖臺建置初期,玉管處就運用相關圖資,針對保育巡查的業務設置獨立的內部網頁式平臺,「玉山國家公園是第一個將 3D圖臺延伸應用在保育巡查系統的機關。」

過去巡查系統無法記錄實際的巡查路線,只能呈現單一點位。現在巡查同仁上傳匯入 GPX 檔和照片後,圖臺會自動抓取坐標,呈現巡查軌跡,更方便回報步道、設施的維護情形、違法事件查察等,還可作巡查紀錄關鍵字與圖片搜尋、路線次數統計等,更利於資源保育與管理應用。

回想第一代的 3D 圖臺上線時,「首次使用還要先下載 3D 地形外掛元件,而且僅限於 IE 瀏覽器,使用上還是不太方便。」現在的圖臺不僅支援不同的瀏覽器,也不需再額外安裝元件,而且技術提升、載入速度更快、版面美化,「從經營管理的資訊應用上是很大的突破!」

登山民眾可參考 3D 圖臺中的「步道分級」,評量自身體力/何小綠 攝
登山民眾可參考 3D 圖臺中的「步道分級」,評量自身體力/何小綠 攝
玉山國家公園公告瓦拉米地區禁採範圍/玉管處 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公告瓦拉米地區禁採範圍/玉管處 提供
「登山資訊」的圖層中提供每日行程的步道剖面圖/玉山
 3D 圖臺
「登山資訊」的圖層中提供每日行程的步道剖面圖/玉山 3D 圖臺

園區導覽地理資訊系統,輸入門牌一秒定位

不同於玉山 3D 圖臺提供豐富的登山資訊,台江國家公園的「地理資訊系統整合」則有濕地型國家公園獨特的著眼點。過去台管處曾陸續建置「園區導覽地理資訊系統」、「虛擬實境多媒體」、「土地使用分區查詢系統」、「民眾版離線地圖行動瀏覽系統」等,都是希望協助土地管理的業務應用,同時方便民眾認識園區內的地理位置與遊憩景點。2017 年進一步以「地理資訊系統整合」的頁面涵蓋,提供更友善的使用環境。

台管處企劃經理科鄭脩平科長提到,打開「園區導覽地理資訊系統」,可以看到台江國家公園的陸域範圍是不規則的區域分布,也有部分零碎的獨立區域,「因為台江國家公園成立時不是以天然界線去區分,很多時候是以公用地去劃設,所以光憑肉眼辨識,地理界線可能不是那麼明確。」

因此,民眾入園遊憩時,有時會難以辨認所在地,就連管處同仁巡護時,也未必能辨識所在位置是否位於園區內。「以前同仁要知道所在位置,必須拿出紙本地圖或打開 Google 地圖,比對地形地物,但也未必能很確定」。現在遊客只要進入「園區導覽地理資訊系統」,輸入門牌或座標定位,就能知道是否身處園區範圍,並比對所在地。

台江國家公園的陸域範圍呈不規則分布,運用「園區導覽地理資訊系統」可協助民眾辨識所在位置,圖為鹽水溪口濕地/台管處 提供
台江國家公園的陸域範圍呈不規則分布,運用「園區導覽地理資訊系統」可協助民眾辨識所在位置,圖為鹽水溪口濕地/台管處 提供
台管處「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整合多項系統及功能查詢
台管處「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整合多項系統及功能查詢

土地分區證明,線上申請一指通

在「地理資訊系統整合」中,「土地使用分區查詢系統」也是民眾常使用的項目。鄭脩平分享,在土地使用分區證明申請流程尚未電子化前,民眾必須事先申請地籍圖謄本、土地登記謄本,再到現場填寫申請資料,如果檢附資料有缺漏,又要來回補件,最後還要跑一趟取件。

「過去台管處就有一套內部使用的『土地使用分區查詢系統』,後來覺得可以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讓有需要申請土地使用分區證明的民眾預先查詢,瞭解他的土地是不是在園區範圍內?屬於哪一個分區?」現在民眾不僅可以在系統上事先查詢,加上政府機關的資料介接,也免付謄本就能線上提出申請,流程相對簡化。「從民眾申請到管處作業都在線上完成,以往紙本作業至少需要 1 週,現在 3 天內就能完成核發,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也減少紙張消耗。」

 因應台江國家公園特殊地理分布,建置「園區導覽地理資訊系統」協助定位
因應台江國家公園特殊地理分布,建置「園區導覽地理資訊系統」協助定位
「虛擬實境多媒體」可線上瀏覽園區內各景點,圖為台江鯨豚館
「虛擬實境多媒體」可線上瀏覽園區內各景點,圖為台江鯨豚館
將黑面琵鷺的生態熱點結合 GIS 空間資料,有助於相關措施的研擬與判斷/台管處 提供(陳麒麟 攝)
將黑面琵鷺的生態熱點結合 GIS 空間資料,有助於相關措施的研擬與判斷/台管處 提供(陳麒麟 攝)
同仁於台江國家公園內進行巡護工作/台管處 提供
同仁於台江國家公園內進行巡護工作/台管處 提供

食宿遊購行,多管齊下遊台江

為了提供更便民的遊憩服務,鄭脩平對於「地理資訊系統整合」還有更多想像。「台江國家公園的範圍很大,而且不是方正的面積,民眾除了參訪國家公園,也想了解週邊還有哪些景點?尤其現在強調『食宿遊購行』的旅遊設計,我們也希望後續擴充更豐富的遊憩資訊提供民眾參考。」

尤其台江國家公園的陸域範圍位於雲嘉南國家風景區內,鄭脩平認為未來或許可以考慮結合雲嘉南國家風景區、臺南市政府等機關的旅遊資訊,「台管處的資訊也可以互相交流,讓民眾多管道取得旅遊訊息,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另外,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國家公園內的安全措施也要考慮得更長遠,「像台江一帶容易淹水或水平面可能上升的區域、避難疏導的緊急應變措施等,這些目前都有基礎資料,希望可以再套疊納入系統中,提供民眾了解。」

台管處建置「地理資訊系統整合」,分享台江遊憩資訊/台管處 
 提供
台管處建置「地理資訊系統整合」,分享台江遊憩資訊/台管處 提供
以「地理資訊系統整合」結合遊憩資訊,打造滿足「食宿遊購行」的漫遊台江/台管處 提供
以「地理資訊系統整合」結合遊憩資訊,打造滿足「食宿遊購行」的漫遊台江/台管處 提供

即時查報,通盤掌握園區資源

針對土地管理業務,台管處也建置內部使用的「地理圖資展示系統」,納入歷年通盤檢討計畫、地籍圖資、公有土地資料,及重要景點、工程、保育研究等資訊,「例如黑面琵鷺的熱點等調查資料,都會持續納入系統中,未來做通盤檢討或相關規劃時,就能了解整個園區的資源分布、生態熱點、違規熱點,進一步研擬相關管理措施,都能幫助我們在經營管理上的判斷和處理。」

針對巡護業務的需要,台管處也設置內部使用的「土地巡護查報系統」,方便同仁隨時確認所在位置,「看到疑似違規的行為,也能立刻查詢土地分區和管制規定,確認有沒有相關申請案,可以立即判斷是否屬於違規行為」。巡護結束後,直接在系統上登錄案件、照片、座標等資訊與描述,累積為巡查資料庫,可進一步做統計分析,便於後續追蹤。

隨著園區內的通訊設施完善,過去「土地巡護查報系統」圖資必須安裝在手機、平板內,以離線版的方式使用,「去年開始可以直接在網路版操作,圖資不用安裝在手機內,節省更多容量,技術和便利性大幅改善。」

台管處內部使用之巡護查報系統/台管處 提供
台管處內部使用之巡護查報系統/台管處 提供

土地管理地理資訊系統,數位化守護土地

屬於都會型國家公園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由於交通便利、民眾使用度高,如何在保育的基礎上與人為活動取得平衡一直是核心課題,而土地管理便是其中的關鍵。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企劃經理科陳智真科長提到,早在 1990 年左右,陽管處就已設置單機版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界樁暨地籍資料庫」,提供民眾查詢、申請土地使用分區證明,「當時網際網路和 HTML 技術都不像今日這麼普及,資料庫還是用 DOS 系統呢!」隨著 GIS 技術逐漸成熟,陽管處也將土地管理系統改 版為「土地管理地理資訊系統」,並陸續擴充各項便民功能。同時,在這套系統下提供線上申請的子功能,現在有繼承、土地買賣、土地利用開發等需求的民眾,只要登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用地證明申請及查詢系統」,就能使用「土地使用分區」、「農業用地」、「國家級重要濕地(夢幻湖)」3 項申請業務。

透過 GIS 的地籍圖、地形圖、空照圖、環境敏感圖、河川流域圖等,可以檢視園區內土地利用、建築分布和土地現況,包括保育研究涉及的動植物、環境敏感地區分布、特殊地理環境和地質景觀、特殊物種等。

「這些 GIS 的空間資料可以幫助我們以更大的時間尺度了解開發或變遷的整體情形。分析哪些地方需要加強保育?哪些地方可能可以開發?哪些點位有重要的生物保育資源,必須嚴格限制開發,甚至禁止遊客進入?對於管理處長期的土地利用、生態保護區的規劃都是重要的研判資料。」

運用 GIS 空間資料,有助於掌握園區內的土地變遷與現況,圖為二子坪空拍/陽管處 提供(張榮欽 攝)
運用 GIS 空間資料,有助於掌握園區內的土地變遷與現況,圖為二子坪空拍/陽管處 提供(張榮欽 攝)

資料加密,防偽檢核更安心

「早期同仁核發土地分區使用證明時,都要翻出好大一本圖冊,上面是藍曬版的地籍圖,要一個地號、一個地號去對照」。有賴政府機關的資料介接,線上申請服務作業流程大幅簡化,而資料加密技術的進步,也有助於資料的防偽與檢核。

「以往是開立紙本證明書給申請民眾,2016 年後改為加密的電子證明書,直接以電子郵件回覆,未來也考慮增加簡訊提醒功能」。陳智真提到,管理處直接調出最新的土地登記資料,並提供 8 個月有效期限的加密電子證明書,「可以確保證明書不會遭到篡改偽造,民眾在有效期限內也可以自行加印,不用反覆來申請。」

「假設今天民眾有土地買賣,買方想要確認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的效力,可以掃描文件上的 QR Code,就會連到陽管處網站的系統檢核,下載證明書的電子檔,就能比對和買方提供的紙本是否相符。」

陽管處每年要接受上千件土地使用分區證明和農業用地證明的相關申請,因此近年也擴充線上金流的便民服務。「民眾提出線上申請後,管理處的系統會和銀行介接,由銀行端回傳虛擬帳號供民眾線上匯款,金額確認無誤後案件就會成立。」

陳智真也分享,陽管處受理土地分區使用證明的申請案較多,之後也希望增加更多元的支付方式,「也許未來國家公園署可以統一建置多元支付的金流服務,不僅降低成本,也更方便民眾使用。」

民眾使用度高的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與遊憩的平衡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課題/楊懷智 攝
民眾使用度高的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與遊憩的平衡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課題/楊懷智 攝

從紙本走向數位,經營管理更精進

針對違反《國家公園法》的相關案件,陽管處也建置「行政罰鍰管理系統」。「特別是 2002 年行政執行法公告後,對於強制執行、債權憑證轉移的相關法規和程序都更完備。後來就由系統去管理處分案件、後續催繳、報表輸出等,之後每年都會配合法規調整陸續改善系統功能。」

2014 年系統改版後,陽管處也將相關行政程序納入其中,「從通知違規人陳述意見、開立處分書、罰款、催繳,如果民眾不服,會有行政訴訟;呆帳會有行政執行扣押財產等,這些都納入系統管理,並以影像自動辨識的建檔功能管理相關的行政處分文書。」

經過複雜的設計思考,才能提供最簡單便民的操作系統,包括目前民眾相當關心的資安維護,也是陽管處積極面對的一環,「像行政罰鍰系統中有許多個資,我們在使用上也非常謹慎,時常修改資安程式的設定,內外系統也區分得很明確,雖然有時會犧牲一些便利性,但也是必須的作為。」

自 2007 年進入陽管處服務,也見證國家公園的經營管理走向數位化成長,陳智真笑說,「學習 GIS 的操作和圖資應用後,就會感受到它真的很好用!光看文字描述和看到立體空間的感覺完全不同,對業務處理的方式、判斷事情的角度也會有些不同。當我們用一張套疊得清楚明白的空間圖向民眾說明規劃想法時,他們就更能理解為什麼國家公園會做這樣的規劃。」

以土地管理為核心,近年國家公園積極導入數位工具,以 GIS 空間資料、地理資訊系統、提升線上作業流程、金流服務等,提供民眾嶄新的遊憩體驗,以更多元而安全的管道親近國家公園的深邃山海與豐美濕地,也讓管理處的巡查、證明核發、違規處置等工作更具效率與長期規劃的依據。當國家公園的經營管理由 2D 邁向 3D,守護山海的理想未來將更精采可期。

陽明山國家公園用地證明申請及查詢系統
陽明山國家公園用地證明申請及查詢系統
未來於園區內的影視拍攝和空拍等申請,整合至陽明山國家公園用地證明申請及查詢系統/楊懷智 攝
未來於園區內的影視拍攝和空拍等申請,整合至陽明山國家公園用地證明申請及查詢系統/楊懷智 攝

作者簡介

黃詩茹

畢業於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現為自由撰稿。邊讀邊寫,寫人物、設計、工藝、 空間、一點社會議題,有時也做出文字企劃和出版編輯。願以文字堆疊出一條小徑,通往有光的地方。

回本期目錄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