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態櫥窗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臺灣梅花鹿

臺灣梅花鹿

臺灣梅花鹿過去曾有大量族群生活於中低海拔的平原及丘陵地,但受到強大的狩獵壓力加上棲息地因農業開發而遭破壞,導致野外族群數量銳減。根據在臺灣進行大型哺乳類調查報告指出,野生臺灣梅花鹿可能已於民國58年在野外絕跡,所幸在動物園及民間養鹿場尚有飼養族群使其種源得以保存。臺灣地區位於梅花鹿原始分部區域之南端,地處亞熱帶與熱帶之間,因此臺灣地區之梅花鹿具配種季節性。

臺灣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科名:鹿科

俗名:

保育等級:

形態特徵:

體長約150公分,尾長10~15公分。夏天毛色為棕紅色,冬天顏色轉暗,背上具白色梅花斑紋故得名。雄鹿頭上長角,2歲後每隔1年都會增加1叉,最多可長到3叉,有些可達4叉。

生物習性:

喜好群居,草食性,其名稱源自背上的白色的梅花斑,臺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進行交配,懷胎8個月,隔年的6~8月則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

棲地分布:

曾經分布於臺灣低海拔平原及丘陵地,1969年後野外族群滅絕,現復育計畫於墾丁進行,野放追蹤個體約200隻,綠島族群可能為人為飼養後野放,目前主要棲息在海拔200公尺以下的平原地區。

保育現況:

臺灣梅花鹿過去曾有大量族群生活於中低海拔的平原及丘陵地,但受到強大的狩獵壓力加上棲息地因農業開發而遭破壞,導致野外族群數量銳減。根據在臺灣進行大型哺乳類調查報告指出,野生臺灣梅花鹿可能已於民國58年在野外絕跡,所幸在動物園及民間養鹿場尚有飼養族群使其種源得以保存。臺灣地區位於梅花鹿原始分部區域之南端,地處亞熱帶與熱帶之間,因此臺灣地區之梅花鹿具配種季節性。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73年推展「臺灣梅花鹿復育研究計畫」,並從民國83年起至今,先後進行14次計畫性野放工作,共計野放233頭台灣梅花鹿。經調查,目前墾丁國家公園及鄰近地區的野生梅花鹿族群,已達1,500餘頭,並穩定地成長擴散。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