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家公園季刊

2023年十二月號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回本期目錄
封面故事

創意開門,走進國家公園 - 趣味中學習的5個創意發想

第1頁,共1頁
國家公園持續用創新、貼近民眾的思維傳遞國家公園魅力(圖為黑熊保育駐點解說站)/玉管處提供
國家公園持續用創新、貼近民眾的思維傳遞國家公園魅力(圖為黑熊保育駐點解說站)/玉管處提供

如果一看到「環境教育」,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呢?是大家正襟危坐或亦步亦趨地聽專家解說的嚴肅模樣嗎?現在,國家公園的創意教育活動,要徹底翻轉大家的既定印象。攀樹、療癒瑜珈、密室逃脫、大腦科學和學習效能開發等主題,或是在海內外都風行多年的定向越野、SUP立式划槳等運動,這些都逐一融入了國家公園環境教育之中。

各國家公園管理處使出渾身解數,不僅活動一開放報名直接秒殺,甚至吸引民眾主動跟遊客中心索取海洋廢棄物,或呼朋引伴一起來穿戴黑熊頭套與圍裙體驗cosplay,還開啟線上直播、邀請臉友們來聽解說……這些寓教於樂的新形態推廣教育行動,令大眾察覺和發掘過去未曾留意到的國家公園──原來,山林萬物和我們零距離,自然生態知識學習一點都不困難,而且超級有趣!

因地形、地理位置關係,海漂廢棄物經常堆積在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海岸/海管處 提供(陳源宏攝)
因地形、地理位置關係,海漂廢棄物經常堆積在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海岸/海管處提供(陳源宏攝)

「袋」走廢棄物,旅行記憶軌跡更深刻

回想過去我們的旅行經驗:通常在遊客中心裡,看到擺滿立架的摺頁,或是在無人的安靜空間中,快速逛過一檔展覽,又或在步道上路過了解說牌而未能停下腳步……往往,我們都難以靜下心來閱讀這些摺頁、展覽和解說牌,經常走馬看花、拍一拍照片,之後就匆忙地離開景點。而為了不讓特展形同虛設、環保淪為口號,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東吉管理站在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吉嶼推動了「無痕海島旅行」,提倡「一人一袋空瓶罐」活動,吸引不少遊客主動到遊客中心洽詢帶走海洋廢棄物的方法。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約僱人員楊琇雯先說明了這些被踴躍索取的海洋廢棄物如何出現,「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內的島嶼群多由柱狀玄武岩崖、珊瑚礁海岸線組成,在每年季風洋流盛行時,超過百噸的垃圾漂流、聚積在礁岩地形之間。

東吉嶼透藍的海水美景,潛藏海漂廢棄物的隱憂/海管處提供
東吉嶼透藍的海水美景,潛藏海漂廢棄物的隱憂/海管處提供

我們為了清除大量海洋廢棄物,除派員定期清理之外,需要志工和各團體一起淨灘,並委託船家載運至臺灣本島處理。而澎湖縣的垃圾本就清運不易,各離島先將垃圾以船運方式載至馬公市集中處理,最後再從馬公市運送到高雄市。整個過程不僅繁瑣,也耗費了相當大的成本。就現實面而言,雖然我們持續清理超量的海洋廢棄物,但也很希望能找到方法帶動每個人落實垃圾減量的行動,從源頭做起才能治標又治本。」

海漂廢棄物堆積在岩縫或岸邊,需以吊掛方式清理,十分耗時耗力且危險/海管處提供
海漂廢棄物堆積在岩縫或岸邊,需以吊掛方式清理,十分耗時耗力且危險/海管處提供

因此,東吉管理站在今年策劃了「海洋廢棄物藝術創 作特展」,先邀請居民、志工和孩子們以海洋廢棄物為題材創作藝術品,也製作了完整的淨灘成果展示海報、海洋廢棄物成因和影響性的解說板,同時設計了「一人一袋空瓶罐」活動。楊琇雯分享:「其實是管理站主任偶然發現澎湖縣環境保護局和民間企業合作,在10個定點設置了『ECOCO智慧回收機』, 我們試用過後發現收到的優惠很實用,所以根據既有的回收機設計、結合特展,在9月份的每個星期五試辦推行這項活動。」

海漂廢棄物以保麗龍、塑膠瓶罐居多,裝入綠色網袋後暫置東吉嶼,後經船舶運至臺灣本島處理/海管處提供
海漂廢棄物以保麗龍、塑膠瓶罐居多,裝入綠色網袋後暫置東吉嶼,後經船舶運至臺灣本島處理/海管處提供

雖然目前僅是試辦,卻收到了莫大迴響;不僅長輩們對於宣導品中的頭巾、明信片趨之若鶩,更有許多 人對於裝空瓶罐的網袋充滿興趣。楊琇雯笑說:「我 提議用網袋裝空瓶罐,是考慮到之後民眾還能反覆利用,外出時把喝過的空瓶罐裝起來,就符合了我們期盼大家在日常也落實無痕旅行的理念。而且,我們既然提倡環保,就選用可回收清洗反覆使用的麻棉繩製網袋。沒想到,反而迎上了時下流行的『文青風』, 讓年輕旅客們紛紛主動洽詢。也因為有多種顏色選擇,還勾動了不少人內心裡的『蒐集癖』,一口氣拿好幾袋走!」

旅客協助將空瓶罐攜離東吉嶼,於碼頭兌換海管處宣導品/海管處提供
旅客協助將空瓶罐攜離東吉嶼,於碼頭兌換海管處宣導品/海管處提供

她回憶,某一次,一位少女帶著男友、媽媽前來,少女跟媽媽像挑精品皮包一樣,非常用心選擇自己想要的網袋廢棄物,甚至還問:「只能帶一袋嗎?可不可以每種顏色都拿?」又或是另一次企業員工趁著公司舉辦志工旅行,把一大批廢棄物打包帶走,每每都讓東吉管理站團隊充滿了動力。楊琇雯說:「從來沒想過在平實的回饋鼓勵下,大家都這麼熱情響應,願意帶著至少一包廢棄物東奔西跑,而且不會半途丟棄,還自發性地到回收機、完成分類回收,這才是最不容易又最感動人的地方!」

志工老師向民眾解釋來自世界各地,飄洋過海而來的空瓶罐標籤/海管處提供
志工老師向民眾解釋來自世界各地,飄洋過海而來的空瓶罐標籤/海管處提供

將環保特展中原本只是抽象口號的「把垃圾帶走」, 藉由這一次的獎勵設計,化為實際行動,成為跳島旅行「必做之事」,不僅讓旅客們瞭解了海洋保育概念,也幫助離島解決一部分的垃圾清運問題,更親身感受到:即使出門在外,隨手將垃圾帶到適合的地點分類丟棄,其實既簡單又能有實質回饋,對地球友善不再遙不可及。

ECOCO智慧回收機

概念近似德國政府多年前推動的「退瓶機」,民眾下載相關APP並以手機註冊個人帳號之後,可查詢目前機臺設置定點,而機臺又分成瓶罐回收機和電池機。民眾每一次將清潔乾淨的空瓶罐或廢電池投入,都可為自己的帳號增加點數,累積一定點數可換取公益合作商家所提供的獎勵優惠回饋,譬如:美食折價券、超商購物金等。

不少民眾衡量自己的力量後帶走不只一袋空瓶罐,讓管處人員與志工由衷感謝/海管處提供
不少民眾衡量自己的力量後帶走不只一袋空瓶罐,讓管處人員與志工由衷感謝/海管處提供

駐點解說,在內心留下熊之爪痕

無獨有偶,將平面的宣導內容「立體化」、將保育精神化為公眾行動的,還有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2年多、口碑收效俱佳的「黑熊保育駐點解說計畫」。這項計畫固定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的塔塔加遊憩區和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兩處設攤,由解說員們輪值,從每天上午8點到下午4點左右,向到訪的旅客解說關於臺灣黑熊的知識。

充滿活力與熱情的解說員期待與更多遊客相遇/玉管處提供
充滿活力與熱情的解說員期待與更多遊客相遇/玉管處提供

在玉山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志工,同時也是黑熊保育協會解說員的林宗賢,扼要說明這項計畫與過往的教育宣導最大不同之處,「國家公園的解說牌內容很豐富,但和宣傳摺頁一樣,容易被遊客忽略。反而透過真人短短幾分鐘的解說,因為互動性更高,會比自行閱讀來得清楚易懂。」

同是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的林棋欽,也補充說明了計畫促成緣由,「臺灣黑熊離我們很近。這幾年從新聞報導裡就可以知道,臺灣黑熊誤闖農家,或是愈來愈多人在登山步道目擊到熊出沒。但因為多數人不夠懂牠或是害怕牠,導致太多人熊衝突的誤會與憾事。」

遊客來自四面八方,解說員根據人們的回饋及時調整互動內容/玉管處提供
遊客來自四面八方,解說員根據人們的回饋及時調整互動內容/玉管處提供
透過解說與教具,遊客們能在趣味中快速認識臺灣黑熊/玉管處提供
透過解說與教具,遊客們能在趣味中快速認識臺灣黑熊/玉管處 提供

但黑熊保育駐點解說計畫有別於傳統的導覽解說模式,因為不同於需要事先預約的環境教育課程,群眾 來自四面八方,對於臺灣黑熊的認知程度不一、感興趣的面向不同,要怎麼在短時間內以深入淺出的說明,迅速捕捉住群眾的專注力,在在考驗著解說員們的臨場反應,光是「開口」就面臨著嶄新挑戰。

「遊客們一看到攤位,常常誤會我們在推銷商品,所以值班解說員會穿上特製的黑熊圍裙、頭套,讓遊客們看了感到新鮮、有趣,降低戒心。」林棋欽生動地分享著他們的法寶,而林宗賢也笑著說:「很多遊客會找我們一起拍照,或借走頭套跟圍裙cosplay一下、當作紀念,而這個時候就是彼此展開對話的好機會。」

臺灣黑熊研究團隊架設的自動相機越來越常有黑
熊入鏡
臺灣黑熊研究團隊架設的自動相機越來越常有黑 熊入鏡
塔塔加地區的自動相機捕捉到黑熊母子身影
塔塔加地區的自動相機捕捉到黑熊母子身影

同時,林宗賢分享了箇中解說訣竅:「我們接受的教育訓練雖是完整一套,包含:認識臺灣黑熊的特徵和習性、瞭解臺灣黑熊的生存現況、學習人熊共處之道,但我們不會急著一次講完,而是觀察群眾的反應,時時刻刻調整解說內容。」林棋欽也以親身經驗說明:「很多人不知道臺灣黑熊長多高、吃什麼、住哪裡,所以從最基礎的、也是我們人類最有感的部分展開,再加上小遊戲挑戰,遊客通常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往下聽更深的資訊。」

臺灣黑熊會在樹上和地面築巢,目前世界上其他
地區未發現會在地面築巢的熊類/玉管處提供
臺灣黑熊會在樹上和地面築巢,目前世界上其他地區未發現會在地面築巢的熊類/玉管處提供
秋冬季節,臺灣黑熊喜食青剛櫟貯存能量/玉管處、社團法人臺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秋冬季節,臺灣黑熊喜食青剛櫟貯存能量/玉管處、社團法人臺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顏色吸睛的呂宋莢蒾也是臺灣黑熊喜愛的食物之一/玉管處、社團法人臺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顏色吸睛的呂宋莢蒾也是臺灣黑熊喜愛的食物之一/玉管處、社團法人臺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另外,林棋欽和林宗賢皆不約而同地提及在登山口和遊憩區設攤的重要性,「我們以前習慣坐在室內, 隔著書本或電視畫面認識臺灣黑熊,其實不太能想像牠出現在眼前的場景。但當我們站在牠會經過的步道上、站在牠最常逗留的林間,我們就能想像『如果我是一隻臺灣黑熊,現在該怎麼找食物?該在哪裡睡覺才舒服?』而且配合實際的地形樣貌解說,大家會更清楚知道臺灣黑熊留下的足跡、爪痕、排遺在哪裡、長什麼樣子,讓我們入山前多一點心理準備,遇到熊就更能冷靜應對。」

臺灣黑熊爪印/玉管處提供
臺灣黑熊爪印/玉管處提供
臺灣黑熊排遺/玉管處提供
臺灣黑熊排遺/玉管處提供
斷掌的臺灣黑熊/玉管處提供
斷掌的臺灣黑熊/玉管處提供

提到群眾的反應,林棋欽笑著回憶起一段經歷,「有一位大姐剛下遊覽車、走來我們攤位東張西望,當時我剛好在解說。她一聽完,立刻回頭呼朋引伴,接著更多大哥大姐環繞著我,請我再講一次,後來還有人拿起手機開直播!」林宗賢也細數起與遊客們的互動點滴,只要能夠將對臺灣黑熊的愛與關注渲染到大眾心中、喚醒更多人的「保育魂」,都是志工不辭辛勞投入駐點解說的最主要原因。

而黑熊保育駐點解說計畫的成果也印證了,在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志工的同心協力下,製作趣味十足的教具、像說唱藝術的靈活解說,在推廣教育中多添一點創意,就能將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大眾。

依地圖提示尋找檢查點打卡,並完成解謎任務/雪管處提供
依地圖提示尋找檢查點打卡,並完成解謎任務/雪管處提供

定向越野,不分年齡的自我競賽

然而,專人導覽解說、教學互動似乎較具成效,是否就代表設立解說牌已經是過時且無用的環教管道了 呢?其實不然,透過雪霸國家公園的「生態定向越野」,更可以看出創意體驗活動中,扎實的傳統媒材 (摺頁、解說牌)仍有優勢和影響力。

雪霸國家公園的生態定向越野活動,是由雪霸國家公園保育志工鄭僥龍⸺也是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 前國家隊教練,根據實施場域而量身打造的。他特別提到解說牌在生態定向越野中的任務:「現階段在汶水、雪見、武陵3處舉辦的生態定向越野活動,皆是運用了當地既有的解說牌設為活動目標,並在解說牌旁邊設置定向常設檢查點或定向標誌旗,以利活動人員到達該處時能配合地圖內所圈註的檢查點確認自己目前的位置。」

當民眾到遊客中心索取地圖後,須先利用地圖資訊,包含:地圖的圖例說明、檢查點設置、完成時間規定跟數道「問題思考」,以確定自己前往下一個檢查習 性點的路線該怎麼走。接著找到檢查點,在地圖上按照指示紀錄資訊,確認自己是否正確抵達該處,然後細細閱讀解說牌或常設檢查點上QR碼連結的內容, 尋找答案,在完成所有題目、返回遊客中心後,管處人員會在終點紀錄民眾全程使用時間及確認答案是否正確,以作為活動完成的依據,並提供小禮物做為獎勵。

為了回答題目,遊客更有意願仔細閱讀解說牌/雪管處提供
為了回答題目,遊客更有意願仔細閱讀解說牌/雪管處提供
檢查點和其附帶的題目/雪管處提供
檢查點和其附帶的題目/雪管處提供

正因為要讓遊客吸收到知識,並產生前往下一關探索的動力,設為檢查點的解說牌內容便至關重要了,必須以平易近人的大眾語言,提供精準扼要、脈絡清楚、篇幅分量恰好的內容,吸引民眾駐足瀏覽和消化。雪霸國家公園解說教育科科員卓孝娟分享:「我們的解說牌盡量跨域呈現,讓民眾從各角度切入認識物種,譬如:介紹樟樹時,就會連帶提到臺灣樟腦產業史、樟腦的戰爭等等。很多民眾都是藉由生態定向越野活動,發現原來國家公園的解說牌這麼好看,還能結合環境觀察與思索,自己彈性控管學習時間和模式。」

一家三代皆可在定向越野活動中找到樂趣/雪管處提供
一家三代皆可在定向越野活動中找到樂趣/雪管處提供

生態定向越野活動整體內容相當近似從前團康活動「跑大地」項目,但在結合專業的生態知識、地圖識讀概念後,能幫助大家培養出地圖判讀能力,尤其在自己規劃路線和實地行走路線時,有大量自主摸索地形、觀察地貌且不斷思考判斷接續行進策略的機會和經驗。「生態定向越野並不困難,活動設計也不是為了考倒大家,而是為了引領大家遠離五光十色的數位科技,一邊用身體感官熟悉自然,一邊提高學習動機和樂趣。當我們主動探索整個環境,等於是進行一次『自我導覽活動』」,鄭僥龍說。

學員們給予鄭僥龍的回饋/雪管處提供
學員們給予鄭僥龍的回饋/雪管處提供
學員們給予鄭僥龍的回饋/雪管處提供
學員們給予鄭僥龍的回饋/雪管處提供
定向越野地圖鍛鍊遊客判別地圖和安排路程的能力/雪管處提供
定向越野地圖鍛鍊遊客判別地圖和安排路程的能力/雪管處提供

大眾普遍以為參加定向越野活動事先需要經過專業訓練,事實上這項活動老少咸宜,身心障礙朋友在親友陪同下也能參與;每個人都能從中學習到基礎的地圖導航技能、享受到探索生態的樂趣。就雪管處的初步調查,開辦活動以來已經有相當多的個人與家庭實地參與且都能順利完成,孩子們的表現也毫不遜色。鄭僥龍回憶:「我們還曾經遇過一位年約80歲阿嬤,因完成問題探索後產生極大成就感,腳步越來越健步如飛,一馬當先前往各個檢查點,讓隨行的家人好吃驚。」卓孝娟亦分享了她的認同,「這項活動充滿了解謎的樂趣,從中訓練我們邏輯思維和行動決策力,更幫助我們對於國家公園裡的每一個角落留下深刻難忘的記憶。」

定向越野Orienteering

源自北歐早年所需具備穿越森林及野外的生活技能,經過百餘年的演變現已成為一項既可競技也可休閒的運動項目。「定向越野」簡單解釋,就是僅憑「地圖」與「傳統導航技術」,從起點逐一到訪各個預先在地圖上圈註指定的「檢查點」,並逐一完成抵達記錄後回到終點。不光倚靠體力競速,更重要的是須具備「臨場的路線規劃與當下路線選擇的決斷能力」才能完成,因此在北歐都稱此項運動為具備思考能力的「智慧型」運動項目。

走在龜山步道上遠眺後灣海灘/墾管處提供
走在龜山步道上遠眺後灣海灘/墾管處提供

山海療癒,科學化量測中尋回初心

和生態定向越野一樣,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的「山海自然療癒」活動,也是希望能夠讓大家全副身心都浸潤在自然之中。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資深解說員林瓊瑤娓娓道來:「2021年左右,我們在『與國家公園有約』活動規劃中,便試圖將知性的生態學習和感性的體驗串接起來,參照了國外風行已久的自然療癒法,依據墾丁國家公園各區的特色,設計出不同的主題活動。」

有山有海的墾丁國家公園十分適合進行山海療癒活動/墾管處提供
有山有海的墾丁國家公園十分適合進行山海療癒活動/墾管處提供

墾丁國家公園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兼備,有山也有海,因此,墾管處規劃的山海自然療癒活動有各式方案可選擇,例如:帶大家漫步在後灣沙灘,聆聽當地的昔日故事,享用後灣社區別具特色的硓?石鹽風味餐,嘗試一次「鹽平安瓶」手作活動。或到龜山步道上健行,途中擇地伸展肢體,並在「迎曦亭」或「仁壽台」歇腿一會兒,安靜地遠眺空山汪洋闊景。

在沙灘上席地而坐,放空享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時刻/墾管處提供
在沙灘上席地而坐,放空享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時刻/墾管處提供

「我們還邀請了高雄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加入,用科學化的量測,證實活動確實能達到『療癒』作用。近期又多了體育系學生參與,規劃適合各年齡層的肢體律動。」林瓊瑤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琴扉,則詳細解釋了過程,「活動前,我們先向遊客說明研究內容,並請大家戴上像髮圈一樣的腦波偵測器。當我們一邊進行與記錄活動細節,一邊收集偵測器發出的電波數據。之後,透過數據的積累和分析,一一找出人類的大腦在最放鬆或最專注的時刻,當下對應的場所或活動。」

在後灣行程中,介紹當地平埔夜祭相關祭儀/墾管處提供
在後灣行程中,介紹當地平埔夜祭相關祭儀/墾管處提供
眾人一起享用後灣鹽滷豆腐/墾管處提供
眾人一起享用後灣鹽滷豆腐/墾管處提供

從事大腦科學研究超過15年的她表示,根據其他醫學報告和她的研究,證實多數近水的場域,由於濕潤的空氣中飽含負離子,再加上肢體律動、五感體驗,在在能幫助人們鬆弛身心、釋放壓力,有助於提升身體健康,增強自己對周遭的感受力、專注力。而這樣的科學佐證,也輔助了墾管處接續能滾動式地調整活動細節與流程安排,曉得在何時、何地、用何種方式講解知識、引導觀察探索,能順利吸引群眾的專注力、強化印象,使教育推廣和遊憩都達到最大效益。

學員可帶回屬於自己的平安鹽罐/墾管處提供
學員可帶回屬於自己的平安鹽罐/墾管處提供

另外,趁此回歸自然、回歸我們的身體節奏,都是彌足珍貴的經驗。林瓊瑤分享:「我們曾帶著一群大學生走步道,半途中,大家席地而坐,然後不約而同地安靜欣賞起眼前的山景。當下沒有人拿起手機當低頭族、沒有人急著聊天,那幅畫面令人震撼又感動。這一代的孩子,終於在那一刻找回了失去的山林。」

將修復後的史蹟轉化為體驗戰地文化的活動場域/金管處提供
將修復後的史蹟轉化為體驗戰地文化的活動場域/金管處提供

沉浸式體驗,戰地記憶近在身邊

同樣是融入景觀和人文采風,讓身心感官動起來的推廣教育活動,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辦的軍事營區活化沉浸式體驗亦令人耳目一新。金門國家公園中的軍事遺址聞名遐邇,舉凡碉堡、軍營、坑道等被完整保存下來的戰備工事,逐一反映出浯島特有的戰地文化。

參與密室逃脫的遊客聚精會神解謎/金管處提供
參與密室逃脫的遊客聚精會神解謎/金管處提供
透過生存遊戲將對碉堡、坑道等戰地工事產生不同感受/金管處提供
透過生存遊戲將對碉堡、坑道等戰地工事產生不同感受/金管處提供

為向大眾傳遞這份當地獨特的人文情懷與歷史記憶,金管處於2018年起,於烈嶼南山頭四營區中的坑道設置了「密室逃脫」遊戲,採取預約制,開放民眾免費報名。另外,自2022年起在中山林賈村營區、乳南山營區、烈嶼鄉南山頭四營區、金沙鎮船型堡及金寧鄉古寧頭三營區,舉辦了12個梯次的「生存遊戲教育訓練活動」。在這兩項活動中,都會帶大家快速回望歷史發展脈絡,瞭解何謂「戰地文化」,接續再依照環境進行射擊體驗或關卡挑戰。

史蹟中留下的痕跡都是解謎的線索/金管處提供
史蹟中留下的痕跡都是解謎的線索/金管處提供
學生們同心協力希望在對抗中取得勝利/金管處提供
學生們同心協力希望在對抗中取得勝利/金管處提供

將帶有冒險性、運動感和團體策略的遊戲融入教育推廣計畫中,十分具有創思,也讓大家發現「原來國家公園這麼好玩!」金管處副處長黃怡平侃侃而談:「金門國家公園設立的宗旨之一,就是將這裡獨有的戰役史蹟介紹給大眾。我們一邊修復營區,一邊思考可以如何使這麼大面積的營區成為人文觀光景點,因此選擇舉辦這些沉浸式體驗,概念很接近『現地保存』。換句話說,民眾在曾經是軍事用途的營區中展開密室逃脫、生存遊戲的挑戰,感覺更逼近真實而且富有歷史意義。」

在碉堡上打旗語傳遞資訊/金管處提供
在碉堡上打旗語傳遞資訊/金管處提供

此外,金管處也積極與在地互動,黃怡平分享:「我們不只邀請了金門高中師生參與密室逃脫,也邀請了金門大學的外籍學生來體驗生存遊戲,讓大家感受到人文采風的內涵。尤其是外籍學生,將來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就更能夠跟親友們介紹『金門』到底有多麼特別。」

能在船型堡等史蹟所在地進行生存遊戲是過去未有的特別體驗/金管處提供
能在船型堡等史蹟所在地進行生存遊戲是過去未有的特別體驗/金管處提供

既是遊戲,也是學習

除了前述創意環教設計,各管處也馬不停蹄、陸續舉辦各式具備爆發力且多元的活動,像是台江國家公園行之有年的獨木舟、SUP體驗等。同時,因為這些創意企劃收穫了莫大迴響,各管處也有進一步的擴大或精進方案規劃,譬如:墾管處正積極輔導社區協會夥伴,參照科學研究成果,妥善運用在地特色和資源,規劃出獨一無二又扎實的地方遊程。

這些創意十足的推廣教育設計與經驗,採用了活潑且身體力行的方式,希望能帶動大眾以五感接觸國家公園,全方位接收人文及自然知識的刺激,在潛移默化間拉近我們與自然的距離、強化我們對生態與人文的重視,充分體現出「教育推廣活動」不僅是公共宣導的重要一環,也緊扣著國家公園的成立初衷,是結合休憩觀光、生態教育兩大項目的最佳途徑。

回本期目錄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