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藍腹鷴


藍腹鷴藍腹鷴常於晨昏、濃霧或天候不佳、光線昏暗時,出現在林下開闊處或林道上覓食。性羞怯、隱密、警覺性極高,稍受干擾即迅速鑽入林下草叢或疾速飛往坡下。啄食野莓、植物之幼芽、果實及嫩葉,亦會刨開地面之腐植層,撿食蚯蚓及其他無脊椎動物。

藍腹鷴  Lophura swinhoii

科  名:雉科  Family Phasianidae

俗  名:山雞、華雞、雉雞、烏尾雉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

分類定位:台灣特有種

形態特徵:

藍腹鷴雄鳥全長約72cm,雌鳥全長46~57cm;雄鳥翼長24~25.5cm,雌鳥翼長23~24cm。腳部為紅色;臉部裸露之皮膚呈血紅色。

  • 雄鳥:全身大部分為藍黑色而帶有紫藍色金屬光澤,頭部呈暗藍黑色,有白色羽冠,背部白色,肩羽紫紅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尾羽除中央一對為白色外,其餘均為深藍色。
  • 雌鳥:體型較雄鳥小,大致為褐色、土色,並有均勻的土黃「V」形花紋。
  • 幼鳥:外形似小雞,有過眼線,頭上有數條暗褐色縱紋。

生物習性:

藍腹鷴常於晨昏、濃霧或天候不佳、光線昏暗時,出現在林下開闊處或林道上覓食。性羞怯、隱密、警覺性極高,稍受干擾即迅速鑽入林下草叢或疾速飛往坡下。啄食野莓、植物之幼芽、果實及嫩葉,亦會刨開地面之腐植層,撿食蚯蚓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築巢於地面,巢位極為隱密,每窩產3~8個蛋,一般由雌鳥伏窩孵蛋,約25天孵出幼雛。

棲所分布:

藍腹鷴的分布範圍可低達接近平地的森林地帶,主要棲息於低海拔至海拔2,300m的山地森林下層。

保育現況與監測成果:

  1. 加強宣導保育觀念,並輔導當地原住民改變對園區內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
  2. 而為加強園區內藍腹鷴的棲地保育,在藍腹鷴經常使用的林道及樹林邊緣,應限制進出園區的遊客數量,以減少遊客對棲地的破壞及干擾。
  3. 在玉山國家公園園區外的藍腹鷴生存棲地,應以加強保育工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