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歷史棲地 臺灣櫻花鉤吻鮭放流合歡溪
為擴大臺灣櫻花鉤吻鮭族群與分布,雪霸國家公園於10月下旬放流1,000尾臺灣櫻花鉤吻鮭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合歡溪上游,讓鮭魚重返歷史溪流。未來雪霸處與太魯閣處並將持續辦理監測及巡查工作,並結合在地翠巒、華崗地區組織護魚巡守隊,以期合歡溪族群能成為健康且能自我繁衍的衛星族群。
雪霸處指出,臺灣櫻花鉤吻鮭為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族群數量過往最低於1995年僅剩200多尾。雪霸國家公園成立後積極進行復育工作,並推動七家灣溪棲地復舊的域內保育工作,包括徵收農耕地灑種造林和改善七家灣溪流域的防砂壩。諸多工作逐步改善七家灣溪的水質、水生昆蟲及物理棲地,於2007年起,七家灣溪流域的鮭魚已是健康且能自我繁衍的野外族群,第一階段就地復育工作也告完成。2008年起至今,國家公園邁向第二階段的域外保育工作,努力尋找合適的的歷史棲地放流,以擴大國寶魚的分布,目前已成功建立健康且能自我繁衍的羅葉尾溪及樂山溪二處衛星族群。
雪霸處表示,南投縣仁愛鄉境內的合歡溪,也是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所轄範圍,是一條類似七家灣溪天然條件的溪流,具有棲地多樣、水質良好、植被完整、昆蟲豐富的特性,上游完全無農業開發汙染之虞,且曾經是鮭魚歷史生存的流域,歷經二年之監測調查被評估為適合放流的地點。為朝向恢復鮭魚歷史溪流復育,擴大生存空間之目標,於今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連續一週進行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放流作業,首先10月26日於小嘆息灣放流一齡魚200尾;10月29日於航特部寒訓中心放流100尾鮭魚,內政部葉部長及營建署許署長並蒞臨一同放流,放流前由部落社區長老祈福,祈望本次放流工作順利成功,葉部長並授旗予華岡部落及翠巒部落成立翠華國寶魚巡守隊;10月30日由雪霸處及太魯閣處之處長至華岡水源地放流200尾鮭魚。10月31日-11月1日由雪霸處與翠華國寶魚巡守隊共同放流500尾鮭魚,2017年1,000尾鮭魚放流工作順利圓滿達成。本次放流的合歡溪也是翠巒泰雅族人的傳統領域,為此部落在今年初召開部落會議,並組成翠華國寶魚巡守隊來協助共同保育臺灣櫻花鉤吻鮭,雪霸處將持續結合部落力量巡溪護魚及監測合歡溪的鮭魚族群動態,以落實放流成效。
本次放流作業,是國寶魚復育展開跨出不同國家公園區域及結合當地社區力量參與保育,在整個生態系物種保育歷程上有其重要的意義,期許合歡溪的鮭魚也能成為健康且能自我繁衍的衛星族群;未來也將再積極持續尋找合適的歷史溪流,以期臺灣櫻花鉤吻鮭能重返它們原有的棲地。

(葉俊榮部長:第二排左三;許文龍署長:第二排右二;
鍾銘山處長:第二排左二,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楊模麟處長:左一;鍾銘山處長:左二,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