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愛的雪山 排遺帶下山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排遺都可以帶下山,那還有什麼東西是不能背下山的?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鍾銘山及同仁親自帶頭做起,跨出台灣山林保育重要的一步,於11月29至12月1日這幾天,將總重約55公斤的排遺自己背下山,落實無痕山林與生態永續的精神。
根據雪霸處近3年進入生態保護區的人數資料統計,顯示民眾選擇雪霸園區從事登山活動的人口數逐年增加,105年已有47,425人次;然登山人口增加也相對增加了高山生態環境的負擔,其中不當的隨處排遺也是其中之一。是以,雪霸處在兼顧登山遊憩服務與永續生態保育的前提之下,結合台灣山岳聯盟、國家公園體系、保七總隊第五大隊與國際獅子會等110人共同參加『淨.愛的雪山 排遺帶下山』活動,共同推動L.N.T.(Leave No Trace)登山教育,將自己產生的排遺自己帶下山,體現敬山與淨山的環境意識。
雪霸處指出,台灣高山地理環境差異懸殊,處理排遺問題亦須因地制宜,中低海拔山區貓洞掩埋法或排遺袋均可考慮使用;但超過3000公尺以上之高海拔山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與敏感,且高海拔山區低溫環境也使排遺的分解速度較中低海拔山區慢,故使用排遺袋較適用於:(1)高海拔山區,尤其是森林線以上;(2)礫石層或箭竹草原營地;(3)靠近水源的營地;(4)登山人口集中使用之營地。本次活動之排遺袋係使用可自然分解的100%環保拋棄式垃圾袋,垃圾袋可在堆肥方式下或任何認證過的廢棄物儲藏所進行快速分解。
另外,高山地區的生態廁所也是處理排遺問題的選項之一,目前該處三六九山莊也是使用生態廁所,然而並非所有山屋的現地條件都適用生態廁所,多只能採用集中式糞坑處理,且未來亦須面對腹地尋覓不易問題,我們只是將現在的排遺問題留給下一代人來面對;是以,使用排遺袋即可為處理排遺問題選項之一,且目前國外亦有不少國家公園或山岳管理機關都採用排遺袋做法,減少對敏感土地的衝擊。
雪霸處表示,將自己的排遺帶下山將考驗著山友的道德勇氣,需要時間與相關的配套措施來讓山友適應,未來將循序漸進,審慎規劃配套措施,在園區尋覓適當地點(如:哭坡前觀景台或雪山圈谷等),逐步設置簡易排遺站供山友使用排遺袋,鼓勵山友自己背下山或委請高山協作協助揹運下山。另雪霸處也將在107年雪季期間試辦圈谷開放紮營時,要求使用圈谷營地的山友須將自己的排遺帶下山。最後,雪霸處鍾銘山處長表示,本次活動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希望邀請山友共同響應「淨.愛的雪山 排遺帶下山」,一起為台灣的山林出一份心力。

雪山3路會師活動,並於雪山頂會師成功

平均每人3天2夜的行程共產生約500公克的排遺


的100%環保拋棄式垃圾袋,垃圾袋可在堆肥方式下
或任何認證過的廢棄物儲藏所進行快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