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06年重要成果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06年完成數位化經營系統建置,完成新血志工招募,加入推動環境教育,輔導原住民部落轉型生態農業,維護園區設施及步道系統,提升登山安全,並持續辦理環境監測等多項事蹟,相關重要成果分敘如下:

一、建立數位化經營系統,進行園區整體規劃

為了加強數位化經營管理,本年度辦理玉山園區正射影像及數值高程模型製作及3D立體建模案、南二段北段及周邊區域航空傾斜攝影暨空載光達掃瞄作業、第四次通盤檢討之圖資調查及管理系統維護更新,建構了園區3D圖資的經營管理平台。另外辦理原住民保留地土地使用檢討與調整暨塔塔加遊憩區範圍調整與經營策略等先期規劃,提出整體經營管理規劃方案,供作第4次通盤檢討作業的參考。

二、招募新血參與,共同推動環境教育工作

辦理106年度第16期解說及第3期保育志工實習培訓工作,共27位實習保育志工、33位實習解說志工,為本處志工注入新血。另外鼓勵同仁與志工取得環境教育認證,新增8位認證人員投入水里遊客中心「熊愛呷」及「轉角遇見猴」環境教育DIY活動、「聽~鳥兒在唱歌」到校宣導及環教場域執行3套環境教育課程方案及為青少年辦理Youth Camp-「玉山行」活動。出版兒童繪本「黑熊的米亞桑」,透過圖畫的力量傳達保育黑熊理念。

三、加強夥伴關係,輔導原住民部落轉型

為了與園區及周邊原住民部落發展夥伴關係,本處自民國101年起輔導園區原住民部落進行生態農業轉型,目前東埔部落已有8位農友,面積5.94公頃取得有機認證;梅山部落梅子有8位農友,面積23.85公頃取得有機認證。

自103年起結合社會企業,獲得玉山銀行之經費認養,輔導南安部落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發展「玉山下的第一畝田」的「玉山瓦拉米」有機品牌,目前已經有12位農友參與有機轉作,並且有17公頃的農地通過有機驗證,南安田區有一半以上田地轉為以友善環境方式耕作。

四、維護園區設施及資訊更新,全方面提升登山安全

為了讓園區的步道系統更安全、標示更清楚,今(106)年也完成了多項步道及指示牌示的更新維護工程,例如:東埔-觀高-八通關登山步道指示牌更新、塔塔加鞍部-玉山主峰群步道設施維護工程等工程。

又為了提升登山服務,運用志工以人力搬運,模組化方式修復圓峰山屋太陽能系統;玉山主峰線上的兩座生態廁所也持續請志工幫忙維護,讓山友有環保又方便的廁所可用。

今年也重新更新製作園區登山步道導覽圖集,並且在玉管處官網上建置電子地圖,也辦理全園區避難山屋坐標牌示資訊更新,提供山友更正確而詳實的登山資訊;另外也委託辦理八通關越嶺步道安全評估暨規劃,作為將來遊憩管理的參考依據。

五、持續辦理環境監測,拍攝布農傳統祭儀影片

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今年持續辦理玉山主峰線沿線高山植物開花物候譜及指標物種杜鵑物候監測,拍攝縮時影片,希望能了解氣候變遷對高山植物的可能影響。另外也持續進行玉山地體構造與地質演變-第2年地質地層與區域構造調查,完成玉山主峰地質構造介紹短片,希望能讓國人更加認識玉山的前世今生。

今年另一項重要的影片拍攝計畫是辦理布農歲時祭儀影片拍攝,依循傳統祭儀進行田野調查、考據傳統服裝與器具,紀錄園區傳統布農族的祭儀文化,預計107年拍攝完成發表,希望以全新的視野讓國人認識布農族傳統文化的價值。

 

玉山國家公園3D圖台-塔塔加遊客中心立體建模
玉山國家公園3D圖台-塔塔加遊客中心立體建模
玉山保育志工修理圓峰山屋太陽能光電系統中
玉山保育志工修理圓峰山屋太陽能光電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