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收穫106 展望107

 

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已逾34個年頭,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更貼近時代脈動及民眾需求,以創新服務思維,從居民的生活品質提升、及遊客的遊憩便利角度思考,逐年發展主動\互動式生態環教及行政服務,除提供民眾適時適地之環境教育資訊,輔助民眾最佳生態旅遊決策外,更關切民眾權益,期能帶動地方社區繁榮,達到生態、文化和居民產業生計的三贏局面。

回顧民國106年,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重大成果有:

1. 墾丁國家公園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草案於104年啟動,歷經2年規劃與導入民眾參與式檢討機制,順利於106年8月30日完成草案公開展覽,並歷經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專案小組1次現勘及6次審議,終於在12月22日通過大會審議。墾管處刻正依大會決議調整草案內容,地方民眾均企盼四通草案能儘速通過,以落實保育核心與土地使用權兼顧的計畫目標。

2. 後灣遊憩區開發與保育陸蟹爭議案,經相關單位通力合 作,依國有非公用不動產交換辦法,辦理土地交換以保全陸蟹完整棲地。

3. 新設白砂遊憩區停車場,舒緩該區遊客停車問題,完成鵝鑾鼻公園最南點、龍鑾潭自然中心之無障礙步道改善,成為區內第2條無障礙示範步道。持續辦理污水處理設施設備改善及污水用戶接管與揚水截流設施汰換,降低眾多遊客排放的污水對海洋生態之衝擊。此外,亦完成後壁湖遊艇港浮動碼頭設施設備更新改善、整修暨搶修園區道路路面、社頂自然公園涼亭步道整修等。

4. 106年度海域調查發現新增海扁蟲等3種新種;且首次完整紀錄園區內海域海龜上岸產卵,並成功孵化27隻小海龜。野生動物救傷紀錄有55件,其保育類野生動物24件,哺乳類19件、鳥類26件。銀合歡整治面積4公頃。南仁湖及龍鑾潭重要濕地(國家級)等2處濕地已完成水質監測儀器,並為長期蒐集當地水文資料及監測生態棲地之變化。另為保護陸蟹安全降海釋幼,於8月-10月於台26線香蕉灣至砂島路段陸蟹多樣性熱點區段進行護蟹交通管制,透過多重措施降低蟹路殺率。

5. 於第五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榮獲機關〈構〉組特優,抱回象徵國家環境教育的最高榮譽獎座。出版「琅嶠風土ヽ半島風物」新書,彰顯在地產業價值與特色;拍攝並發行「墾丁‧風之島」生態紀錄片,引領民眾在觀賞墾丁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風貌之餘,進而體會墾管處34年來在生態保育、景觀規劃、環境維護與創新服務等各方面所作的努力與用心。

6. 106年墾丁國家公園內已經有9個社區協會推動生態旅遊,共超過40條各式各樣上山下海的生態旅遊遊程,更於106年推動第一條海域生態旅遊路線「獨木舟及SUP (立槳)」,此外也逐漸展現「質」的提升,轄內社區曾多次獲獎外,里德社區也於今年第五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社區組部分獲得優等獎。

展望107年度,新的一年墾管處將繼續致力服務民眾、兼顧環境教育與遊憩功能,落實保育工作、維護自然資源永續;儘速完成第四次通盤檢討公告實施,並針對墾丁大街導入第一種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讓墾丁大街從景觀及交通之人本為懷的合理發展切入,創造臺灣國家公園之遊憩發展新風貌,達到生態、文化和居民產業生計的三贏局面。期待每個來到墾丁國家公園的遊客及居住在這裡的居民,都能經由墾管處的努力,充分享受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帶來的美好經驗!

 

營建署墾管處1070213-1 國家環教獎頒獎墾管處提供
1060605國家環教獎頒獎 (墾管處提供)
營建署墾管處1070213-2後灣社區授旗典禮大合照里山生態有限公司提供
後灣社區授旗典禮大合照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