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專家來臺分享國際保育新趨勢 『綠色名錄國際交流工作坊』圓滿落幕
內政部營建署為掌握國際環境保育最新趨勢,積極連結國際網絡,於今(10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思亮館國際會議廳舉辦『IUCN Green List綠色名錄國際交流工作坊』,邀請了來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四位外國專家學者蒞臨,一天半的工作坊圓滿落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自從1948年成立開始,就一直致力於協助國際社會免於物種滅絕、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完整,確保自然資源利用的公平性與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2014年,IUCN在澳洲雪梨舉辦的世界公園大會又進一步發布了保護區綠色名錄計畫,在世界各國倡議提升保護區公平有效的管理,目前已有包含來自8個國家的24個保護區被公布成為第一批綠色名錄,在亞洲地區就包含了有中國的6個及韓國的3個保護區。本次工作坊即是希望藉由了解綠色名錄的精神內涵與運作程序,爭取臺灣保護區申辦加入,並藉此推廣我國保育成果與國際能見度。
內政部林次長慈玲在本次國際交流工作坊的開幕致詞,也提到臺灣刻正處於國土保育的重要變革時刻,包括全國國土計畫的頒布,以及政府組織改造法案即將通過,國家公園系統未來將提升為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在此刻提出了國家公園V2.0的願景,即是期望提升更有效的國土治理、並對外接軌國際,使國家公園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品牌。
本次工作坊第一場專題演講由來自IUCN WCPA東亞區的副主席Yoshitaka Kumagai教授揭開序幕,他為大家講述亞洲地區保護區所面臨的挑戰與經營管理效能評估的重要性,並引導介紹綠色名錄係為當前全球一有效的評量工具。緊接著由來自IUCN全球保護區計畫/綠色名錄計畫的經理Deviah Aiama分享綠色名錄的精神內涵與參與效益,並且詳述申請的步驟程序。
第一日下午則由Yoshitaka Kumagai教授及Deviah Aiama經理進一步為大家帶來本次重點:綠色名錄規範的衡量標準、指標與評議委員會的成立方式,並且在最後由國內幾位在國家公園及地景保育領域資深的專家學者包括張長義教授、郭瓊瑩教授及王文誠教授的與談下提出大家對綠色名錄的見解,為當日彙整精彩的綜合討論。
第二日上午接續邀請到IUCN全球保護區計畫的Trevor Sandwith主席從愛知目標與雪梨承諾再次強調保護區公平正義治理的重要性;第二場由來自韓國的IUCN WCPA地質襲產專家Kyung Sik Woo教授帶來IUCN在地質公園與地質襲產保育面向的努力。
本次一天半的國際交流工作坊,透過四位外國專家學者的詳細介紹,以及國內專家學者的綜合交流討論,讓與會者包括國內重要的保育主管機關如農委會林務局、林試所、交通部觀光局及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同仁充分了解國際保育新趨勢與綠色名錄的操作細節,與會學者認為國家公園經過30餘年的經營管理,在各方面事實上已符合綠色名錄之規範,期勉接下來薦舉出合適之國家公園,經過指標在地化與籌組評議委員會的過程,開啟申辦綠色名錄、接軌國際之先機。



第一場演講『亞洲的保護區與綠色名錄介紹』

『IUCN綠色名錄與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