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響應2018年世界海洋日 辦理淨灘活動,還給大海美麗的沙灘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確定每年的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其主要目標是將海洋議題納入政府間、非政府組織及政策討論的核心。世界各地的政府及民間組織會藉由具體行動來響應海洋保育及喚醒全球對海洋的重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為響應世界海洋日推出系列活動,包括東沙環礁及澎湖南方四島兩座海洋型國家公園的淨灘活動,希望為海洋環境維護盡一份心力,還給海洋生物一個健康的生態系,還給人們一個安心無汙染的生存環境。
響應世界海洋日 淨灘活動以維護海洋健康生態系
2018年世界海洋日的保育行動主題是「防止塑膠垃圾污染及鼓勵倡議健康海洋的解決方案」,因為目前塑膠垃圾污染非常嚴重,而海漂垃圾多為無法自行分解的塑膠垃圾及漁具,在海洋中或海岸大量堆積,目前記錄上已造成海鳥、海龜、鯨豚等超過260種的海洋生物因誤食致飢餓而死,因纏繞而受傷或無法活動而餓死。更令人擔憂的是經海浪拍打而碎裂化的塑膠粒會釋放或吸附有毒物質,因而對生態系及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威脅。因此,若要解決上述的威脅,需要持續清除海洋及海岸的垃圾。海管處目前管理東沙環礁及澎湖南方四島等兩座海洋型國家公園,除了經常性的淨灘工作之外,並擴大辦理世界海洋日淨灘活動,以響應本年度世界海洋日主題。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辦理淨灘活動
其中海管處於6月3日邀集駐島單位包括海巡署東沙指揮部、空軍東沙分隊、海軍氣象台、東光醫院及海管處東沙管理站及研究團隊等單位與人員共同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清理海灘上的海洋廢棄物 (圖一、圖二、圖三)。根據近5年的統計,約半數為寶特瓶,再者為漁業使用的保麗龍、泡棉及漁具;在能辨識來源的垃圾中,例如寶特瓶,多來自於大陸及越南等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後續可回收的資源性垃圾將由海巡署協助隨運補船運回臺灣處理,是多浩大的工程呀。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清理海漂廢棄物
另外,為倡導愛海、親海及護海的保育觀念,優化環境品質、守護海洋、永續發展與利用;海管處配合澎湖縣政府今年舉辦的「世界最美麗海灣」大型國際活動,以委外發包方式進行「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範圍內的海漂物清理(圖四、圖五);承辦廠商清理現地海漂廢棄物之後,並將海漂物分為「資源回收物」及「ㄧ般廢棄物」,直接運送回臺灣,交由合格的回收商及處理廠處理。目前作業先針對遊客較多的「東嶼坪嶼」及「東吉嶼」之主要遊憩路線堤防外與礁岩進行人工清理,每日出動平均7人次,已清理出42包太空包,5,200平方公尺的面積。希望清理長久以來存在於南方四島的海漂物,以更優質美麗環境,讓大家體驗南方四島的生態之美,也讓我們一起共同珍惜與愛護這塊瑰寶。
從生活「4不」做起 保護海洋你我有責
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起源,也是所有海洋生物的家,保護海洋是所有地球公民的責任。海管處響應世界海洋日辦理辦理淨灘活動,淨在源頭,也希望每人能從生活「4不」做起:盡量不使用塑膠產品、不隨意丟棄塑膠垃圾與做好資源回收、不購買具有塑膠微粒的產品、不食用不環保的海鮮。每人每日的一小步累積起來就是海洋保育的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