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國家公園業務施政成果及108年未來展望
內政部營建署為建構完整保護區體系,有效保護國家珍貴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致力於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生態保育、解說教育、遊憩服務、環境維護等各項工作,於107年度在各項業務推展方面交出亮麗成績單,包括:健全國家公園法制體系、辦理國家公園計畫管理與推動,推動環境教育設施場域認證,運用數位科技宣導國家公園之解說與保育成效,以及推動綠色友善環境計畫,透過景觀維護計畫、無障礙環境計畫及生態維管計畫等之整合推動,逐步完成各國家公園綠色友善無障礙環境之願景。另外身為國家公園的前哨站與展示櫥窗的高雄都會公園與臺中都會公園,不但是都市大眾休閒遊憩的最佳去處,也透過一系列環境教育活動,為大都會民眾展示國家公園生態保育成果。
107年度國家公園業務之重點施政成果臚列如下:
健全國家公園法制體系與計畫管理
一、 辦理「國家公園法」修法,健全國家公園法制體系: 目前研擬之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計6章38條,因其中涉及放寬原住民獵捕野生動物等事宜,刻評估原住民族於國家公園內狩獵之可行性,並已於107年10月25日辦理「試辦太魯閣歲時文化祭儀狩獵可行性第一次座談會議」。後續將參酌相關調查研究成果、國家公園區外執行經驗與影響,研擬相關文字、修正國家公園法草案,循法制程序陳報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
二、 修正「國家公園區域內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同管理會設置基準」第4點規定,健全國家公園共管機制,具體實踐原住民族基本法精神:為使原住民族地區經劃設為國家公園者,其經營管理符合並兼顧對族群關係之尊重及維護,具體實踐原基法,107年6月20日修正「國家公園區域內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同管理會設置基準」第4點規定,當地原住民族代表人數應達委員總人數二分之一以上,並依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同管理辦法第6條第2項規定由當地原住民族部落會議推舉產生。當地原住民族部落會議未成立前,得由各管理處邀請當地傳統領袖、家(氏)族代表、耆老或社會團體等開會推薦產生,並提高原住民族參與國家公園經營管理決策之具體作為,新增「管理會應由委員推派原住民代表一人擔任共同召集人」,俾落實國家公園共管機制之運作。
三、 辦理「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山域保護與管理機制之研究」強化國家公園經營管理:因應極端氣候、環境變遷、遊憩壓力、原住民族議題以及國際上國家公園保育觀念新思潮等議題,107年辦理「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山域保護與管理機制之研究」全面盤點高山型國家公園經管現況與課題,透過問卷調查與專家研討會議釐清一般遊客、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之訴求與意見,並提出未來經營管理之具體建議。
四、 舉辦「國土計畫制度下國家公園功能定位檢討座談會」:為探討組織調整後我國國家公園擔負國土保育空間計畫整合實踐之功能,舉辦「國土計畫制度下國家公園功能定位檢討座談會」,邀請國內國土、環境保育、史蹟保存等專家,從不同面向檢視國土計畫實施後國家公園需面臨的展望與挑戰。
五、 完成台江國家公園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及墾丁國家公園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作業,兩通盤檢討計畫分別於107年8月22日及11月14日生效實施。其計畫內容對園區的環境保育、經營管理、民眾關心等議題均有完整之檢討與規劃,藉以確保園區環境之永續經營。
打造數位資訊創新服務 開啟生態保育與解說教育新視野
數位化為政府目前施政的重要方針,內政部營建署透過逐年的文物數位典藏,使國家公園資源命脈永續留存。全案數位化成果典藏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共計典藏國家公園歷史發行物、照片、紀念品、歷史新聞、多媒體、檔案等文物及資訊約8,727餘筆,網站造訪人數達19萬2,756人次,累計瀏覽量81萬9,869次。
此外,持續建置「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地理資訊系統資料庫」,共累積46萬9千多筆生物資源調查資料,利用GIS完成臺灣國家公園內410種鳥類、192種軟體動物、72種哺乳類、108爬蟲類、31種兩棲類、194種甲殼類、407種蝴蝶、2,949種植物(雙子葉、單子葉、蕨類、裸子植物)、342種珊瑚、1,022種魚類的知識庫內容(含分布資料庫、文獻資料庫),分布圖亦累計超過8,100個物種,擴增287幅空間資料圖層與1,729筆多媒體檔案,同時建置以上生物類群之國家公園名錄與物種知識庫內容及展示平臺。臺灣國家公園官網進行功能擴充以及發行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將國家公園最新消息及活動傳達給8,972位訂戶,而自99年6月總計至107年12月中英文網站訪客更多達302萬1, 738人次,臺灣國家公園臉書專頁共有26,515位粉絲追蹤。
環境教育新作為,深耕厚植國家公園
配合環境教育法,內政部營建署所屬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台江、壽山等國家(自然)公園及臺中、高雄都會公園皆已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為傳遞國家公園自然保育概念,拉近人與自然環境關係,102年完成「永續臺灣‧環教紮根──以國家公園為場域之環境教育教案徵選」後,103年起企劃編撰系列繪本,與插畫名家合作,轉化國家公園生態資源為優美圖文,藉此將國家公園保育教育理念向下扎根,已累計出版20餘本,107年完成出版《東沙的守護神》與《好想要回家》2本繪本,於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新書發表會,獲熱烈迴響。並積極辦理走入校園推廣繪本活動,計2,508人次參與,另以繪本為本,創作兒童故事劇《國家公園的快樂心》,6月起全臺巡迴展演4場次,觀賞民眾約計2,280人次,佳評如潮。另外也於 9月辦理「2018擁抱新世代的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繪本創作與應用國際研討會」,特聘日本專家原賀いずみ 講師、小亀いづる 講師、吳立涵(旅日環境教育工作者)及國內作家莊詠婷等進行教學與創作案例的專題演講,達215人次參與,強化國家公園系統與國際間環境教育及繪本創作與應用之經驗交流。
積極行銷國家公園保育成果
一、 為行銷國家公園保育成果,107年10月3日至5日於台江國家公園辦理「國家公園保育研究與經營管理研討會」,由各國家公園派員進行年度推動成果簡報,藉由各處成果分享,激勵同仁相互了解及學習各處推動經驗及進行跨域整合研究。
二、 策劃107年野望國家公園影展活動,結合各國家公園及臺灣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工藝博物館等單位共同合作辦理,總計645場次,除透過廣播電臺、設計專屬網頁等加強宣傳,並深入原住民社區進行影片欣賞、導讀,累計參加人數超過1萬人次,反應熱烈。
建立夥伴關係及辦理國家公園人才培訓,厚植國家公園經營管理軟實力
一、 辦理「內政部營建署補(捐)助民間團體辦理國家公園夥伴關係及資源保育監測推動計畫, 107年度共補助16案,核定金額共計新臺幣188萬2千元。
二、 107年7月2至3日辦理「107年國家公園人才培訓計畫─國家公園品牌行銷與認同」,藉由品牌行銷專家及曾任職國家公園系統夥伴之經驗分享,讓國家公園從業人員學習如何推廣國家公園品牌,並創造國家公園品牌認同增進國家公園從業人員品牌認同感。
三、 辦理「107邀您去˙三代幸福同遊國家公園活動」,配合各國家公園無障礙環境推動,共計辦理32梯次,400多個家庭共同參與,活動多元、溫馨,深獲民眾歡迎,與國家公園微旅行護照活動結合,提供國家公園無障礙手冊進行自導式解說,讓民眾經由三代情感延續對國家公園的守護與支持,善用無障礙環境。
四、 辦理「107年度國家公園『看鏡臺灣之美』攝影比賽活動」,參與本活動民眾計420人,參賽作品總件數計1,150件,選出金獎1件、銀獎2件、銅獎3件、優選15件及入選40件,合計61件攝影作品。
世界接軌,國際合作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2014年在澳洲雪梨舉辦的世界公園大會(World Parks Congress)發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區綠色名錄(The IUCN Green List of Protected and Conserved Areas),係為透過保護自然與提供相關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精神價值,來提升保護區公平有效的管理,達成永續發展目標。內政部營建署107年度執行臺灣IUCN Green List計畫,於107年5及10月分別舉辦「IUCN Green List國際交流工作坊」、召開「臺灣IUCN Green List委員會議」,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講述分享Green List之精神內涵、運作程序、國外案例,與臺灣IUCN Green List委員會議之籌組方式及應辦內容,拓展、交流全球保育趨勢視野。
推動國家公園景觀維護計畫,維護國家公園優質環境
一、 繼去年完成「國家公園步道設計準則」專書,今年續行編製「國家公園步道附屬設施設計準則」專書,做為國家公園步道整建工程規劃設計、施工與維護參考,提升國家公園步道整體設施服務品質。
二、 完成「國家公園步道附屬設施設計準則」教育訓練及研討會:透過舉辦結合理論與實務之步道附屬設施設計教育訓練課程,提升業務同仁專業能力與效率。課程及研討議題涵括國家公園步道景觀美學、規劃設計、施工工法、工程管理、維護管理等全生命週期業務範疇,並導入步道附屬設施學術、專業資源及新知能,成果作為後續相關訓練與計畫執行參考。
推動國家公園無障礙環境計畫,健全國家公園遊憩環境
一、 持續推動「各國家公園整體改善無障礙環境計畫」:規劃105年至108年每年至少提供1條無障礙步道」(累計長度約13.63公里) 及辦理無障礙旅遊計畫。105至107年已完成墾丁國家公園貓鼻頭公園遊客中心戶外無障礙步道、最南點無障礙步道、龍鑾潭自然中心無障礙步道、陽明山國家公園二子坪無障礙步道、小油坑無障礙步道、台江國家公園黑面琵鷺保護區賞鳥亭無障礙環境、金門國家公園中山紀念林無障礙步道、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無障礙步道等工程,累計完成整建8條無障礙步道,長度7.797公里。
二、 完成國家公園無障礙旅遊導覽手冊、10處國家公園旅遊摺頁、各國家公園管理處無障礙旅遊專區網頁,擴大對民眾旅遊之服務,並達到宣傳行銷及實質資訊導覽功能之效益。
推動國家公園生態維管計畫,落實永續發展目標
一、 辦理「國家公園入園入山線上申請整合系統擴充案」,整合玉山、太魯閣及雪霸3座高山型國家公園,提供民眾單一線上申請入口網,自104年11月25日起至107年11月25日止,累計申請件數273,834件(太魯閣90,451件、雪霸89,622件、玉山93,761件)及網站累計瀏覽人次為19,501,340人。太魯閣及雪霸上線初期即採全路線開放,玉山於上線初期先開放3路線,並於106年度12月開放全部路線,持續廣徵各方意見賡續強化,期使系統更臻完善。
二、 辦理「國家公園共通平臺資料庫」擴充維護案,建立共通資料交換格式,就資料之匯入、更新維護、輸出等建立標準化作業程序,並開發管理平臺,目前已收納2萬餘筆資料。
三、 辦理「國家公園公共設施管理資訊系統」擴充維運, 強化既有「國家公園公共設施管理資訊系統」系統功能,有效進行各國家公園內公共設施及新建工程維護管理作業。
四、 辦理「107年度國家公園建築管理資訊系統改版開發委託資訊服務案」,本年度以106年度建置之系統為基礎,持續強化系統效能。新增功能包含國家公園建築物地籍套繪、違章建築資料庫及建築物室內裝修系統等。希冀藉由本系統建置,提升國家公園建築管理效率、資訊透明化及資源共享等目標。
推動國家公園生態旅遊及友善生態環境產業
為保育國家公園生態環境,促進國家公園區內社區發展友善生態環境產業,運用在地獨特之自然資源及文化創新發展特色產業,建立民間團體及專業機構合作機制,透過企業策略及商業運作,以具有市場效率的方式,扶植社區組織發展財力自主,以達永續經營之目的,內政部營建署推動各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社會企業及友善生態環境產業。
以墾丁國家公園及台江國家公園為例,墾丁國家公園自94年起推動園區內社頂社區生態旅遊開始,至目前為止已有11個社區、協會參與,107年截至11月底直接參與生態遊程之遊客人數已達34,489人次,直接消費金額達新臺幣939萬以上,且為有效行銷社區生態旅遊及社區風味餐,107年更創新加入「公益參訪」與「半島廚藝家」等活動。其中社區提供公益參訪並聯合在地企業提供弱勢團體餐飲補助,將企業社會責任導入社區生態旅遊,加深社區、國家公園與在地企業之夥伴關係;而半島廚藝家高靜玉協助社區將原有的風味餐點進行發想及改善,與龍水社區主廚林秋月設計出一套半島餐桌美食,呈現在地美味更達低碳友善環境,藉由美食結合遊程讓生態旅遊的感官體驗增添味蕾的享受。
另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致力推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保育理念,與在地民眾攜手共同執行棲地保護,藉由執行生態友善養殖模式,吸引更多民眾一起實踐資源永續保育行動。107年度針對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行政中心北側魚塭進行友善生物利用棲地改造,執行「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行政中心北側魚塭棲地改善計畫」,完成自力營造度冬水鳥棲地1.2公頃。同時,也與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合作,利用該所七股淺坪式魚塭執行虱目魚生態養殖試驗,面積約5公頃,吸引許多水鳥前來棲息及覓食。
108年未來展望
隨著世界保護區趨勢之變化,臺灣國家公園已逐漸從過去由上而下劃設,轉型為由下而上之民眾參與模式,進而擴大與在地社區、住民的夥伴關係,共生、共榮、共同守護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及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成立即為由下而上推動劃設之最佳典範;在保育研究方面,從過去保護單一物種和生物個體棲息地的區域性工作,擴展到跨域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棲地經營管理的工作;在解說教育方面,解說媒材已由過去之平面解說逐漸走向多元的資訊數位解說模式,人們運用隨身行動載具即可將國家公園資訊帶著走;在遊憩服務方面,從過去的遊客管理走向全方位服務的新思維;在環境維護方面,持續推動整體景觀維護計畫及無障礙環境改善計畫,逐步落實建置國家公園綠色友善環境。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為持續推動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環境維護、保育研究與解說教育新思維,108年度國家公園業務,除例行性的業務推動及延續性之出版、維運工作外,其他重點工作項目如下:
健全國家公園法制體系
一、 檢討修正「國家公園法」
二、 檢討修正「國家公園計畫通盤檢討作業要點」
三、 檢討修正「國家公園範圍內預先評估環境影響原則」
四、 辦理「國家公園步道路線分類分級與管理制度先期規劃」
推動國家公園綠色友善環境計畫
一、 推動國家公園景觀維護計畫
(一) 朝向建立標準作業程序方向來努力,使國家公園之實質環境呈現一致的內涵又各具優質特色。
(二) 辦理「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辦理國家(自然)公園公共設施優良及參考案例評估及建置專業服務案」,透過專家學者指導及遴選優良優良公共設施作為各園區公共設施改善參考案例,以提升國家公園公共設施設計建設品質。
二、 推動國家公園無障礙環境計畫
(一) 持續推行「各國家公園整體改善無障礙環境計畫」,並督促管理處完成下列步道工程: 1. 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草原景觀區無障礙步道。 2. 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月吊橋無障礙步道。 3.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無障礙步道。 4. 金門國家公園青山坪及三友園無障礙步道。 5. 台江國家公園網仔寮汕無障礙步道。
(二) 辦理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無障礙步道、擎天崗草原景觀區無障礙步道、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無障礙步道、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月吊橋無障礙步道、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無障礙步道、台江國家公園網仔寮汕無障礙步道等無障礙活動場所查核及公告作業。
(三) 編製國家公園無障礙旅遊專書,將截至108年完成之國家公園無障礙步道與環境整建成果、國家公園周邊符合無障礙規定之旅遊景點等納入無障礙旅遊遊程並編製成書,以擴大對民眾旅遊之服務,並達到宣傳行銷及實質資訊導覽功能之效益。
三、 推動國家公園生態維管計畫
(一) 持續辦理「國家公園入園入山線上整合系統擴充建置」案。分階段漸進完成於新系統全面開放,並廣徵各方意見持續強化,期使系統更臻完善。
(二) 委託辦理「國家公園公共設施管理資訊系統」,就既有「國家公園公共設施管理資訊系統」進行系統功能強化建置作業。
(三) 持續辦理「國家公園共通平臺資料庫」,提升資料交換及運用之效能並辦理資料開放。
(四) 持續推動「國家公園建築管理資訊系統」運用,集中國家公園建築管理及公安管理資訊為資料庫,提供各管理處共同使用,以達到透明化及資源共享之目標。
提供解說、保育、遊憩創新服務
一、 國家公園保育資料庫之雲端平臺規劃、建置與應用。
二、 國家公園數位典藏創新加值運用。
三、 國家公園青少年體驗營(Youth Camp)活動。
四、 國家公園官網提升雙語服務品質。
五、 結合無障礙空間規劃、微旅行護照推動三代同遊國家公園活動。
六、 國家公園影像行銷推動精進增能計畫。
七、 國際行動解說員推動計畫。
環境教育新作為,深耕厚植國家公園
一、 針對已取得認證之各國家公園及都會公園環境教育場域進行設施與教案精進輔導,並協助尚未通過認證的管理處完成認證作業。
二、 強化辦理國家公園同仁與志工環境教育訓練。
三、 推動環境教育創新方案,將教案轉化為繪本,建立完備系列教材,推廣國家公園作為國小環境教育場域或素材之多元應用。108年度將辦理國家公園繪本解說教育國際研討會及工作坊1場次、國家公園繪本知識兒童劇展演活動6場,並出版臺中及高雄都會公園繪本。兒童劇活動內容著重於傳達國家公園科普知識,運用戲劇多元推廣讓國家公園與教學活動相輔相成及回饋應用,國際研討會及工作坊思考應用繪本推動幼兒環境教育訓練期精進國家公園解說服務,並將國家公園保育理念向下深植學童教育。
推動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落實里山倡議
108年度將續行凝聚共識,輔導生態旅遊及成立社會企業,並檢討理念推廣模式,推廣大眾以消費力量轉化為保育行動,取得穩定銷售通路及訂單,擴大社區居民參與,將各社區生態旅遊特色從點到面之串連,發展國家公園服務創新、小眾多元之旅遊品牌,同時兼顧社區發展與環境保育推動,深化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與核心價值。例如推動漁民以友善黑面琵鷺覓食的鹹水淺坪式養殖方式,讓來臺過冬的黑面琵鷺有穩定的食物來源。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持續建構友善黑面琵鷺養殖模式之認證機制,讓漁民及社會企業有所依循,並能取信於消費者、擴大社會參與,期待「對黑面琵鷺友善養殖」產業兼顧候鳥保育、在地經濟,及維護濕地生態環境工作。持續透過不同的經營管理策略,發揮里山倡議「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一體的精神,尋找優良的發展模式,達到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目標。
推動國家公園作為科研基地推展計畫
國家公園近年推動環境教育有成,為進一步培育各級學校科研人才運用國家公園環境資源進行科學研究,內政部營建署積極推動國家公園作為科研基地,依據各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及都會公園園區環境特色,建置主題科研基地,連結各級學校及社團與社會熱心專業民眾等資源,協助國家公園科研調查,並聘請專家成立輔導團培育地方教師、提升管理處專業志工能力,成為各管理處站種子老師。建置科研基地之管理機制,後續將進一步推動園區公民調查。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為落實國家公園資源永續之經營管理理念,及因應政府組織再造,在新的108年度,臺灣國家公園將藉由重新定位、提出未來整體發展願景、目標及相關策略,系統化思考提高經營管理效能,深化與地方社區共榮共管的關係平臺,建構完整的生態遊憩體驗;另所經營之都會公園區提供廣大的綠地空間與完善的生態資源,將持續推廣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等相關活動,朝向「運動休閒」、「綠色環保」、「藝文文化」、「健康樂活」等多功能使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