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大學田中俊德副教授3月28日來台演講 解釋了日本富士山國家公園人山人海難以管制的原因

日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官倍增計畫

田中俊德副教授現任日本環境省世界襲產委員會委員、UNESCO人與生物圈計劃委員會及自然保護聯盟(IUCN)環境法委員會委員,長期研究環境政策、環境管理、尤其是國家公園、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和生態旅遊等專業領域,這次的演講從法令及管理政策講述日本的國家公園制度,他提到富士山人數總量管控的困難、呼應海洋保育成立了3座海洋型國家公園、最後為了2020年東京奧運國家公園外國觀光客增加至1,000萬人次,環境省允諾提升人力加以管理,自然保護官將由現在的100多人,增加為200多人。

聯合國建議富士山應實施入園人數管控

富士山人山人海的印象讓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一座國家公園,即使是日本本國人,也大多對於國家公園欠缺認識,田中俊德表示,富士山是日本人一生必去1次的神山,在2013年7月17日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保護委員會副主席Lawrence S. Hamilton表示,每年有超過100萬人爬到富士山的山頂,高山植被的脆弱性和緩慢的恢復速度已經造成富士山自然環境極大的衝擊,建議日本當局應該管控入園人數。富士山因為3,000公尺以上的土地為神社所有,因此即使爆量的觀光客人數已經造成環境嚴重衝擊,但也因為土地所有權人的神社反對,而無法實行入山人數管制,日本環境省為維護自然環境,曾向法院提起訴訟,但於1967年最高法院判決富士山3,000公尺以上神社所有土地為土地管理人。

日本國家公園是合作型國家公園

田中俊德說日本國家公園為合作型的國家公園,案例之一是因宮崎駿動畫「紅豬」聞名的小笠原國家公園,大量湧入的觀光客造成垃圾、污染等環境衝擊,因土地所有權屬為小笠原村,為了維護美好自然環境與觀光協會進行自主管理,訂定了入島制限自治規則進行自主管理。

案例之二因國家公園的人力不足,因此環境省與知床財團、自然公園財團等NGO、NPO合作針對區內之環境保護、遊客中心服務及清潔維護等委由這些單位管理。

日本新增三座海洋型國家公園

海洋保育為日本國家公園的重要政策,2014年以來已推動設立慶良間諸島國立公園、山原國立公園及奄美群島國立公園等3個海洋型國家公園,以呼應對海洋保育重視的國際潮流。

這次的演講感謝大阪市立大學助理教授蕭閎偉的翻譯,讓聽眾可以深入瞭解日本國立公園制度。

 

富士山人山人海的印象讓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一座國家公園
富士山人山人海的印象讓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一座國家公園
朝日新聞2019/1/24田中俊德提供
朝日新聞2019/1/24田中俊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