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超級年研討會登場
2020年9月4日在玉山國家公園水里遊客中心舉辦「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暨公民科學研究研討會」活動。國家公園是全世界重要的保護區,擁有許多享譽國際的地景、地貌,及大眾化登山健行步道。民眾可透過更多保育、自然觀察或文化體驗活動,充實有關國家公園的生態知識,更希望大家都能加入國家公園公民科學的行列,協助國家公園各種科研工作或參與教育體驗活動,讓每個人到國家公園由學習體驗進而認同自然資源的重要性,產生對自然資源的理解與愛護心理,達成國家公園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習習相關,長久以來大自然提供人們生存之所需,舉凡糧食、醫藥、建材、衣物、化學原料及各式各樣的生活中的物質,都是由各類生物所提供,人類享受著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多元價值與成果。國際上聯合國早在1992年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主旨載明各國須保育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公平合理地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訂定了20項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其中生物多樣主流化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目標,主流化的意涵為我們都是地球上關鍵的一分子,關係著地球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存的未來。近來的研究發現「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不僅僅影響野生動物,也會衝擊人類的糧食供應……”,而今年全世界將要針對2010年在日本愛知縣的愛知目標進行階段性檢討與提出下一階段的全球目標,聯合國因此視本年為面對挑戰與改變的重要一年,並將2020年稱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超級年」。
本次研討會主要內容為玉山園區生物多樣性如何結合相關保育機關、學校以及一般民眾參與加入園區生態研究及科學探索教育的合作。透過活動辧理,讓一般民眾了解目前全台灣公民科學平台(如:eBird、iNaturalist 等)如何應用在國家公園各項生態監測工作,以及國家公園的科研在與鄰近學校、保育機關與民眾合作如何提高科研品質及擴大科研資料的應用範圍。民眾參與玉山園區的研究調查並由專家學者協助後續分析的所得到的調查 (廣泛稱之為公民科學監測) 成果資料,經長期累積之後,所收集的大數據資料,未來都會納入臺灣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NPGIS),讓國家公園的資源分布資料在國際科研上能貢獻一分心力,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另外,這些科研資料後續也可轉化作為科普教育之素材或影音出版,讓更多人能夠對全台灣各國家公園的自然資源與地景、地貌有更多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