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署:禁絕國家公園NG行為,強化執法
因應 COVID-19 疫情管制規定調整,民眾紛紛走出戶外至各國家公園景點遊憩。營建署表示,惟近期在國家公園轄區發生多起重大違規事件,如山友擅自於玉山觀高停機坪搭帳蓬影響直升機救援、陽明山未經許可拍攝及生火導致蜂螫或墾丁沙灘車違規載客等,除針對違規失序行為進行裁罰及停權外,並已著手修正國家公園法將提高罰則,呼籲民眾在享受大自然之餘,務必自律自重,確實遵守相關入園規範指引。
山友重大違規可停權三年,以保護國家公園珍貴山林資源
營建署指出,依據近三年違反國家公園法案件統計態樣分析,以擅自進入生態保護區、違規進入禁止地區、任意變更原核准行程或違規停車致影響交通為大宗。目前玉山、雪霸與太魯閣等3座高山型國家公園已完成修正公告,違反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申辦入園注意事項最高可停權三年,提醒民眾登山應自律並負起保育環境資源責任。
各管處持續加強現場巡查,取締遏止違法
營建署進一步說明,各管處將持續進行環境巡護專案強勢取締違法沙灘車載客驅趕梅花鹿行為,除依國家公園法對違規業者和騎乘遊客進行裁罰;如破壞地表、砂土流失影響珊瑚屬情節重大致引起嚴重損害者移送法辦,以刑罰遏阻。
國家公園之開放區域將持續加強監測及巡查,一發現違規立即開罰,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研議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提高罰則
營建署強調,國家公園內擁有環境敏感指標性的核心保護標的,部分珍稀資源一旦遭受破壞,將有不可回復性,為強化執法嚇阻效應納入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將國家公園資源保護及違規行為態樣衡酌情節輕重按比例原則適度提高罰則,最低為新臺幣3,000元,若使環境遭受破壞不可回復,除科以罰金外,並處刑罰,以符現代經營管理所需。
揭露遊憩人流管制及交通狀況,事前宣導分流減少違停
疫情期間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宣布之防疫指引,調整區內停車數加強交通疏導,利用官網、臉書及公路資訊看板發布交通人流訊息,並加強監測車流狀況若達警戒值立即透過警廣電臺、新聞、官方網站及FB等社群媒體加強分流宣導。
加強環境教育,使環境意識紮根
營建署未來將不定時在官網、臉書粉絲頁刊登相關安全宣導、登山倫理事項及發送新聞稿傳遞正確訊息,並透過體驗國家公園相關環境教育活動,傳達環境意識及公民責任,讓國家公園珍貴資源全民世代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