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落實登山安全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穩定,疫情警戒調降,山友在疫情時代從事登山健行活動,可依據「登山健行活動防疫自主檢核表進行自我健康檢視,落實戴口罩及酒精等防疫配備,重新回山林懷抱,享受國家公園的自然美景。
營建署提醒民眾,今(110)年8月已頒布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從易至難以0至6級區分,也提供個人及團體裝備檢查表等資訊。鼓勵民眾從事登山健行活動前,可先至臺灣國家公園入口網最新消息查詢分級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線,並可先至鄰近郊山進行體能訓練,應確實做好體能評估、擬定行前計畫及緊急狀況應變等,並將防疫觀念融入登山活動內,提高安全意識及掌握戶外活動風險控管,才能保護自己及維護他人安全,確保登山健行活動過程一切平安、順利。
出發前擬定登山計畫,留守人安排不可忘
營建署強調,完整的登山計畫包含行程安排、團員分配、裝備、糧食、離線地圖、救災資訊及撤退計畫等,出發前請再仔細盤點是否準備妥當。此外,登山活動中留守人是不可或缺的,選擇具有登山經驗的人當作留守人,並提供留守人完整登山計畫,是確保登山活動安全的不二法門。
面對高山症,千萬別勉強,即時撤退為上策
登山過程中,遇到常見的頭痛、頭暈、噁心或嘔吐等,可能已是高山症的症狀。如果在同一高度稍作停留休息,症狀仍未緩解或持續惡化,應立即撤退及下降高度,才能避免意外發生。若要避免高山症,行前可到中海拔地方過夜,此外,行進間調整上升速度,讓身體逐漸適應。如果有長期高山攀登計畫,也可事先至特別門診評估拿藥。營建署提醒,面對登山活動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安全下山最重要,山林一直都在,歡迎民眾準備好,隨時再探訪。
登山迷途莫驚慌,謹記STOP保命要訣
山域意外事故最常見的就是迷途,營建署表示,山友務必牢記「STOP」口訣:S(Stop)先停下行動;T(Think)回想迷途路段,如果沒有辦法回到原路,請留在原地;O(Observe)觀察身邊資源,如食物、裝備等,以及周遭環境有無石洞、樹洞等能遮風避雨,避免下切溪谷;以及P(Plan)擬定待援計畫,分配飲食水量,注意保暖防止失溫。此外,在手機還有些微訊號時,可撥打「112」緊急救難號碼求援;或以手機文字簡訊或報案APP的簡訊報案功能先按「發送」,手機會抓取基地台微弱訊號的同時發出求救訊息。
營建署最後表示,各位山友享受國家公園內的自然美景外,務必遵守相關設施使用規定,面對野生動物請記住「不接觸、不餵食、不撿拾」三大原則,共同為守護環境盡一份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