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墾丁國家公園淨灘活動」活動成果

今年九月第三週之週末,是世界清潔日,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下稱墾管處)特別邀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南部分署第六岸巡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第十四(恆春)海巡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屏東辦事處、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八大隊、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辦公處等單位,共同於112年9月16日(星期六),在墾丁國家公園滿州沙灘,擴大辦理淨灘活動。

23個團體315人參與 成果豐碩

今年度不但在7至9月連續有3個颱風過境及登陸,且八、九月份降雨日數多而連續,加上經歷近三個月的暑假,墾丁地區各沙灘均出現許多遊客,也造成沙灘堆積不少垃圾。為維護沙灘清潔及景觀,墾管處平時各沙灘皆投入大量經費及人力加強清理,然仍有因地形困難及機具無法施作之處,其中較難清理且海漂垃圾最多之處在恆春半島東邊海岸。因此今年淨灘的方式作了大幅度的修正,由以往的10個沙灘開放淨灘,改為全部集中於滿州灣沙灘至風吹沙下方沙灘近1公里的區段,集中人力加強撿拾。活動名稱定調為「水色清如玉,愛比磐石堅」,以表達徹底讓恆春半島東海岸恢復美景的決心。參與淨灘活動之單位除上述協辦單位外,還包括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滿州觀光協會、僑勇國小、恆春國小;民間團體計有KUGA迷霧團、三揚旅行社、山芙蓉登山社、愛加倍、環保尖兵等來自全國約30個機關團體及一般民眾計315人次參與。經過參加人員賣力撿拾共清出超過200公斤的垃圾,其中資源回收垃圾有54.18公斤,成果相當豐碩。

垃圾分類 履行公民義務

本次淨灘活動辦理垃圾分類,並依國際規範填寫國際淨灘行動(ICC)「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參與民眾不但協助清理海灘,並學習垃圾分類之常識與觀念,分類垃圾皆記錄種類及秤重,使參加的民眾有履行地球公民義務的榮譽感。經過「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的彙整登錄,分類之垃圾以漁網、塑膠容器、食物容器為大宗,另玻璃瓶、塑膠提袋、容器也佔相當大的比例,且多為其他各國漂來的垃圾。至於近年造成海洋浩劫的另一個廢棄物:捕鰻留下的廢鰻管亦有46個之多。墾管處謹向參與的所有機關團體、民眾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外,亦呼籲民眾、遊客發揮現代國民素養及公德心,秉持對環境的關懷,不製造垃圾、不亂丟垃圾,讓海岸恢復原有美麗景觀,維護海洋生態。

淨灘活動/墾管處提供
淨灘活動/墾管處提供
淨灘活動/墾管處提供
淨灘活動/墾管處提供
垃圾分類/墾管處提供
垃圾分類/墾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