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濕地科研講座暨第五屆臺灣濕地種子營」活動起跑!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辦理112年度「濕地科研講座」及「濕地種子學員培訓工作坊」,活動於11月6及11月7、8日舉辦,內容包含專題演講及地方經驗交流,透過面對面討論的方式,分享實務經驗,引領學員思考臺灣濕地保育的相關課題與解決對策,並探詢未來投身於濕地保育之定位與方向。詳細活動內容及報名資訊已登載於「2023濕地保育國際交流合作計畫」網站及「濕地保育資訊網」,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海岸河口濕地之保育研究與在地管理實踐
本(112)年度「2023濕地科研講座及工作坊」以桃園許厝港濕地為討論對象。桃園市沿海自然地質地形與濕地環境特殊,具有河川河口、潮間帶、海岸沙丘、藻礁、石滬等獨特海岸地質生態景觀,然因都會區及工業發展的衝擊,讓許厝港重要濕地及桃園沿海濕地環境需要受到社會更多關注。
國家公園署表示,本次講座探討沿海型河口濕地普遍面臨的環境課題,將於會中討論共思如何加強跨領域合作及促進在地參與,整合各界力量為沿海型河口濕地創造更友善的海岸生態濕地環境。同時種子培訓工作坊將帶領學員進行田野培訓課程,指導學員針對濕地保育與經營管理等不同層面,提出相關構想方案及建議,為濕地保育注入新的思維。
內政部營建署與國際濕地保育組織「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SWS)」在2021年續簽合作備忘錄,每年持續邀請國際專家學者來臺進行濕地國際交流活動。今(112)年9月營建署完成組織改造,濕地保育政策及推動由國家公園署接續辦理,未來將整合國家公園、濕地及海岸等相關資源,擴大臺灣的國土以及保育系統,彰顯臺灣對於自然資源、人文歷史價值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