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濕地科研講座暨第五屆臺灣濕地種子營」 為臺灣濕地保育行動注入新血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今(112)年11月6日至8日於中國文化大學推廣部辦理「2023濕地科研講座暨第五屆臺灣濕地種子營」,特邀請國際濕地保育組織「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SWS)」共同開幕。國家公園副署長陳貞蓉表示,濕地保育國際交流活動已邁入第13年,今(112)年濕地科研講座以「海岸河口濕地之保育研究與在地管理實踐」為主題,探討海岸河口濕地相關議題,而濕地種子營則以桃園許厝港濕地為討論對象,探討沿海型河口濕地面臨環境威脅。

陳副署長表示,本次活動邀請前濕地科學家學會(SWS)會長 Ben LePage教授,針對「河口濕地生態監測及復育之探討」主題進行研討與交流,同時邀請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環境教育中心呂理德教授、及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洪崇航博士,針對桃園市沿海濕地生態保育、碳匯、及永續治理等議題進行專題演講及焦點式議題討論,讓參與民眾與專家學者進行知識與經驗的分享交流,促進民眾對濕地生態保育與環境永續經營的理解與反思,及推動未來臺灣在濕地的經營管理與政策及實務工作。

陳副署長指出,濕地人才培育計畫為推展及落實濕地保育政策重要根基,每年透過國際交流與國內濕地現地研習,持續與國際濕地專業組織互動並深化合作,今(112)年第五屆臺灣濕地種子營以桃園許厝港濕地為討論對象,探討沿海型河口濕地面臨威脅,以及近年桃園台地都會及工商發展對海岸濕地造成衝擊,共思如何透過跨域合作、在地參與,有效進行海岸及流域廊帶之濕地動態性經營管理。本屆濕地種子營由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黃國文研究員、台灣濕地學會張惟哲博士、桃園市野鳥學會榮譽理事長蔡木寬講師、桃園市野鳥學會保育組組長徐景彥講師等學者,共同攜手合作培植18位濕地種子學員,將為臺灣濕地保育行動注入新血。

陳副署長最後表示,濕地保育法在長時間的努力下終於通過,並在2016年與SWS簽屬合作備忘錄,努力地針對濕地保育向下扎根。今(112)年9月20日國家公園署正式成立,整合國家公園、濕地及海岸等相關資源,擴大臺灣國土保育的鏈結,形成重要的保護軸帶,將是未來努力的方向,也是國家公園署的使命。本次活動圓滿落幕,感謝各界民眾的踴躍參與,讓更多人知道濕地在環境的永續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時也透過講座活動促進國際交流。

相關活動花絮將陸續登載於濕地保育資訊網

濕地科研講座(11月6日)合影/公園署提供
濕地科研講座(11月6日)合影/公園署提供
濕地科研講座(11月6日)邀請前濕地科學家學會(SWS)會長Ben LePage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公園署提供
濕地科研講座(11月6日)邀請前濕地科學家學會(SWS)會長Ben LePage教授
進行專題演講/公園署提供
濕地種子學員培訓工作坊(11月7、8日)於桃園許厝港濕地進行實地參訪/公園署提供
濕地種子學員培訓工作坊(11月7、8日)於桃園許厝港濕地進行實地參訪
/公園署提供
由張惟哲老師帶領種子學員進行濕地底棲生物調查/公園署提供
由張惟哲老師帶領種子學員進行濕地底棲生物調查/公園署提供
由蔡木寬老師及徐景彥老師帶領種子學員進行濕地鳥類生態資源調查/公園署提供
由蔡木寬老師及徐景彥老師帶領種子學員進行濕地鳥類生態資源調查
/公園署提供
由黃國文老師帶領種子學員進行濕地水文調查/公園署提供
由黃國文老師帶領種子學員進行濕地水文調查/公園署提供
112年度種子學員培訓工作坊活動結束閉幕合影/公園署提供
112年度種子學員培訓工作坊活動結束閉幕合影/公園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