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光漁夫便當,開賣了!」

社區產業不在只有生態導覽與風味餐而已,恆春鎮大光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大樹房文創小舖」,結合社區農特產品,推出「牛樁仔蘿蔔乾」、「菜豆仔乾」,於3月30日正式推出大樹房「漁夫便當」,並結合社區日夜間潮間帶遊程、花生體驗遊程,各位朋友們,今年的四月份,來大光社區感受這濃濃的海味吧!

大光里原名「大樹房」,於光復後改名為「大光」。為典型的鄉間農漁村社區,居民生活型態以務農、漁撈為主,因落山風氣侯影響,農作以抗旱、耐鹽及抗風的蘿蔔、花生、地瓜、洋蔥等為主。2012年12月開始,大光社區決定開始發展生態旅遊,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輔導下,進行遊程路線的規劃、解說設計、教育訓練等,建立生態旅遊解說服務的團隊,並成立大光社區巡守隊,一方面藉此瞭解生物資源的狀態,另一方面可以嚇阻違法在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採捕的非法活動,維持潮間帶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確保生態旅遊的永續發展。

關於「漁夫便當」的推出,大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郭辰鋒,懷念小時與父親出海工作的便當滋味,在漁船上海風陣陣,工作相當辛勞,休息吃飯時,便當所放入鹹魚乾、花生、地瓜等是家中媽媽的愛心,飯菜雖然冷掉,還是一口一口扒入飢腸轆轆的肚子中,鹹魚的鹹味、花生的香味,是記憶中難以忘懷的味道。這份記憶中的味道,與社區媽媽的努力下,推出這富有大光味的「漁夫便當」。

「漁夫便當」不僅是社區產業而已,延續墾管處2014年所推動的「食在愛海-永續海鮮創意食譜」,在魚材的選用上,以台灣海鮮選擇指南中的建議食用魚種-鯖魚,作為漁夫便當的主菜鹹魚,並搭配在地產的花生、鹿角菜、蘿蔔乾、小青龍等在地食材做為配菜。而便當中主要的靈魂,也就是白米飯,選用好鄰居龍水社區的有機米,吃完後再喝上一杯港口冷泡茶,在永續海鮮理念下,並進行跨社區的合作。

大光總幹事郭辰鋒表示,待「大樹房文創小舖」營運穩定後,將把收益的10%回饋給社區,作為社區發展基金,未來將持續把生態旅遊及文創品緊密的結合,將社區優異產品化為實際的經濟收益,更有效的去支持這些珍貴的地方產業。

四月份開始,大光社區「漁夫便當」正式對外上市,初步營運期間,除配合生態遊程供餐外,每日限量推出45份,每份120元,採預約制(前三天預約),10人以上接受訂餐,訂餐專線:0963-691968大光社區窗口賴先生。

大光漁夫便當 大光漁夫便當
大光漁夫便當 大光漁夫便當
大光漁夫便當 大光漁夫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