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國家公園水鳥辨識調查工作坊」謹訂於104年4月19日(星期日)辦理,歡迎有興趣民眾報名參加。

「金門國家公園水鳥辨識調查工作坊」謹訂於104年4月19日(星期日)上午0850-1530假中山林遊客中心第二視聽室及慈湖溼地辦理,歡迎有興趣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報名時請提供姓名、連絡電話,報名電話:082-313121、082-313122,報名傳真:082-313174,報名信箱:dcr@kmnp.gov.tw。本次活動名額共計30名,額滿即不再接受報名。由於當日上午於中山林遊客中心第二視聽室辦理是項活動,因此影片觀賞將改至第一視聽室,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金門國家公園表示在東亞-澳洲遷徙線中,金門位於東亞的島嶼群上,四面環海,且緊鄰於亞洲大陸邊緣,因此是候鳥遷徙過程中良好的過境區。根據金門國家公園委託劉小如研究團隊,透過水鳥繫放、足旗觀察、衛星追蹤等技術來瞭解這些棲息在金門地區水鳥的遷移路線發現,金門主要是冬季棲息於澳洲西北部、東南部等地區的水鳥在遷徙季節重要的過境地區,主要鳥種包括翻石鷸、黃足鷸、鐵嘴鴴、紅胸濱鷸、大濱鷸等鳥種,與臺灣所觀察結果不同的是,金門同時也有來自東南亞包含印尼一帶遷徙過境的族群,包含大濱鷸與紅胸濱鷸。而衛星追蹤的結果發現,金門地區度冬的大杓鷸與中杓鷸會在四月初與五月初開始往北遷徙,途經大陸沿海經過渤海灣後,再往北至西伯利亞繁殖。

由於四月份正值候鳥過境北返的高峰,是觀察不同的水鳥種類與發現國外標記水鳥個體的最佳時間,同時也是發現瀕危的保育類鳥種—琵嘴鷸、諾氏青足鷸機會最高的時期,因此配合潮汐的時間,訂於104年4月19日(星期日)辦理是項活動,透過調查方法與介紹水鳥足旗標記的方式以及水鳥辨識技巧等課程,以培訓與鼓勵在地民眾共同關心金門的生態環境。

本次活動活動共分2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當日上午0850-1200的室內課程,邀請台灣水鳥研究群的蔣忠祐老師、劉志暉老師針對水鳥辨識技巧及野外足旗觀察重點進行說明,其中蔣忠祐老師是台灣少數水鳥研究專家之一,曾遠赴美東、澳洲、阿拉斯加、南韓等國進行繫放交流,堪稱是鷸鴴科鳥類達人,透過老師精彩的解說可幫助我們對水鳥的辨識。第二階段為當日下午13:00-15:30的室外課程,透過分組調查以及成果分享,以了解調查過程之優缺點。金門國家公園表示,期透過這個活動讓民眾能了解候鳥遷徙與繫放資訊,以及水鳥辨識技巧及調查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及交流,以鼓勵民眾共同參與水鳥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