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署世界地球日倡議「還海行動」 從東沙環礁海草種子開始 多方協力繁衍海底綠洲
在全球關注環境保育的「世界地球日」當(22)日今周刊號召公、私部門、學術與研究各界,共同倡議「2025還海行動」,推動海洋保育意識,重現海底綠洲的美麗景致。此次行動核心以搜集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草種子為開端,規劃結合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建置海草基地,進行海草基因庫的繁衍研究。國家公園署署長王成機親自出席活動,與各界攜手倡議,以實際行動守護珍貴的海洋資源。
王成機表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擁有全臺灣近99%的海草床分布,面積約7,220餘公頃,孕育多達8種海草,構築出臺灣海域最重要也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草床生態,亦是海洋碳匯(藍碳)吸存的關鍵場域。廣闊綿密的東沙海草生態系統,不僅具備碳吸存及改善水質功能,也是魚蝦貝類幼時的孵育場所及草食性魚類、海龜等攝食的區域。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是研究海草生態的絕佳場所,更是臺灣海草種源庫與推廣海草環境教育的關鍵基地。
今周刊此次舉辦「還海行動 2025」,涵蓋淨灘還海、海草床生態復育及生態教育等系列活動,理念與國家公園署長期推動海洋保育政策相契合。王成機署長肯定與感謝今周刊長期對海洋的深耕與付出,本次活動透過企業ESG的力量,共同守護海洋環境,讓企業與政府攜手推動國家公園與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守護行動,形成廣泛的社會支持網絡。
國家公園署表示,為深化海洋保育實踐,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近期將與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簽署合作夥伴關係協議,共同促進海洋科學教育發展與推廣,扎根培育海洋生物保育及物種保存研究人才。未來將運用國立臺灣大學校內空間,建立海洋生物的保種、培育及展示設施,並豐富海洋環境教育課程之內容,而海草培育及復育將會是重要的一環。
王成機最後期許,透過此次合作協議架構,以東沙環礁海草自然生態場域為根基,結合臺大生命科學院漁業科學研究所及相關系所設施及研究量能,從東沙海草種子開始,深入海草基因學、繁殖、育種、馴化及棲地等課題,為臺灣海草復育灌注科研推力,攜手打造永續健康的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