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臺灣國家公園保育研討會」 青年論文競賽獲獎名單揭曉 青年展現研究新能量

「2025 臺灣國家公園保育研討會」於8月29日在國立臺灣大學霖澤館圓滿落幕,並揭曉本屆青年論文競賽的得獎名單,由內政部次長董建宏於頒獎典禮親自表彰得獎學生,除恭賀獲獎學生外,更勉勵青年學子繼續投入相關研究,為國家公園保育注入新思維與活力。

國家公園署指出,本屆青年論文競賽反應熱烈,吸引眾多優秀青年學子共襄盛舉,共徵得39篇稿件,分為研究論文組「人文社會及經營管理科學類」、「自然環境科學類」及小論文組,經嚴謹書面與口頭評審後,優秀成果相繼脫穎而出。其中,最大獎「評審特別獎」由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的宋羿岑獲得,論文題目「臺灣新石器時代中期鵝鑾鼻第一遺址貝器工藝技術研究—以夜光蠑螺的加工技術體系為例」,透過108年至110年鵝鑾鼻第一遺址出土的大量貝器與貝料,揭示了距今4,000年前的史前貝器加工場的存在,並深刻呈現史前工匠如何根據夜光蠑螺等貝殼原料特性發展製作技術,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國家公園署表示,各組首獎與優選論文皆展現了深度投入與學術價值。研究論文組人文社會及經營管理科學類第一名為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李孟庭的「應用 InVEST模型探討紅樹林生態系統服務之影響與權衡」;自然環境科學類第一名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戴育聰的「臺灣地區海洋鉛污染歷史紀錄:來自珊瑚地球化學的觀點」獲得。另外,小論文組優選則由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王薇的「海岸環境下的陸域動物資源獲取策略研究:以臺灣新石器時代中期鵝鑾鼻第一遺址為例」,以及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謝秉原的「利用地電阻影像法監測陽明山小油坑之噴氣孔活動」共同獲得。

國家公園署強調,青年論文競賽展現青年學子在學術研究上的潛力與創新思維,同時也提升社會對國家公園保育及經營管理議題關注。未來將持續推動此項競賽,鼓勵青年投入國家公園相關議題研究,培育更多專業人才。國家公園署期待政府、學界、公民與青年能夠持續攜手,共同為國家公園的保育與永續發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