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東岸青斑蝶標放國際研討會」6月3日登場!
陽明山國家公園地處大臺北都會區旁,便利的交通、獨特的火山地質地貌及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使該園區成為北臺灣最重要的環境教育基地。每年初夏,南國薊、野當歸、島田氏澤蘭等蜜源植物盛開,吸引成千上萬的斑蝶流連花叢間忘情的吸蜜飛舞,陽明山夏天常常就在這片彩蝶飛舞的美麗景緻中繽紛展開!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陽管處)陳茂春處長表示,陽明山國家公園位於臺灣北部,園區內的蝴蝶種類約190種,超過全島蝴蝶種類的三分之一。其中,5、6月間於國家公園內大屯山、面天山、竹子山及七星山等地的斑蝶類大發生是相當難得一見的生態景觀,當中又以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的數量最多,是相當具指標性的生態資源,青斑蝶的族群數量隨著澤蘭的盛開而逐漸增加,也吸引了許多民眾於這段期間上山賞蝶。
青斑蝶分布於亞洲東部,從韓國、日本,一路延伸至中南半島及印尼。在臺灣地區則廣泛分布各地,自平地至高山環境皆可見到青斑蝶蹤跡。根據歷年調查紀錄發現,臺灣與日本的青斑蝶有互相跨海遷飛的行為,除了再捕獲紀錄以外,諸如青斑蝶的出現時間、數量變化、移動確切路徑等資料仍有許多未明之處。青斑蝶大發生現象無疑的顯示陽明山國家公園是青斑蝶生態研究的重要地區。為深入了解亞洲東岸各地青斑蝶的生態資訊,陽管處特別邀集國內外學者,105年6月3於臺北市立大學辦理「亞洲東岸青斑蝶標放國際研討會」,希望藉由參加者間的討論交流對研究未明之處,有更進一步的啟發與思維。
該研討會特別邀請來自日本專家學者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館昆蟲研究室金沢至主任研究員、群馬パース大學栗田昌裕校長,以及臺灣專家學者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陳建志副教授、華僑中學于小雅老師、臺灣大學昆蟲所李信德先生,發表其觀察成果。
研討會共有5個主題進行發表:青斑蝶的移動與物種分化、亞洲青斑蝶移動現況-以澎湖為例、福島縣的青斑蝶停留與移動的特徵、由族群遺傳結構探討青斑蝶之長距離移動、陽明山國家公園青斑蝶的族群變動等,這是一個了解青斑蝶族群生態習性的好機會,邀請您共同參與,參加人員並給予6小時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及環境教育終身學習時數。
該研討會受理網路、傳真及e-mail報名,有興趣參加的民眾請於6月1日前將報名表傳真、e-mail至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資源學系,或至報名系統報名,報名網址:http://goo.gl/forms/iaV6bZXFI5JvKRLI3,傳真電話:(02)2381-9406,e-mail: parantica3901@gmail.com ,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洽詢電話:臺北市立大學邱思叡,電話:(02)2311-3040分機3151;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02)2861-3601轉分機701。研討會內容請上臺北市立大學網站http://c050.utaipei.edu.tw/files/14-1069-48010,r1-1.php?Lang=zh-tw,以及陽明山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http://www.ymsnp.gov.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