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江國家公園擴大淨灘」攜手守護海洋
台江國家公園為一兼具歷史文化、自然生態、漁鹽襲產等資源特色之濕地型國家公園;除了陸域範圍,亦包含沿海等深線20公尺,及鹽水溪至東吉嶼南端之寬5公里長約54公里之海域範圍,海洋生態保育更是台管處推動環境教育之重點之一。
每年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適逢近日海廢環境議題頗受重視,台管處特於前一個周末發起淨灘活動,將近100位機關同仁與國家公園志工、以及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七大隊,一同捲起袖子、身體力行,為守護海洋盡一份心力。
淨灘地點為四草大橋下海灘,參與人數約100人,總共撿了約500公斤的垃圾,以各種塑膠製品為最大宗。除了臺南地區養殖產業特有的漁業廢棄物,如保麗龍、蚵繩、浮球等,共375件;釣魚用具、菸蒂、打火機計274件,及玻璃酒瓶、塑膠飲料杯計787件;更撿到了穿著衣物的稻草人、使用過的尿布、甚至是一整包盜版光碟片。這些垃圾除了海漂而來,推測大部分是四草大橋周邊遊客、釣客隨手棄置。
其中,撿到85個寶特瓶,卻有高達576個瓶蓋,顯示國人回收習慣仍普遍認為瓶蓋無法回收,其實,雖然材質不同,但只要將瓶蓋與瓶身分開,仍可進行回收。
本次淨灘活動遵照ICC國際淨灘行動流程、觀察紀錄垃圾的種類及數量,然後上網登錄數據,與國際接軌;並安排成員反思與討論,認識海洋廢棄物對整體生態環境與生物造成的影響。
參與志工們表示:「很累,但是很高興!期待乾淨美麗的海灘」;「以ICC方式淨灘,雖然分類較花時間,但能更深刻認識海洋垃圾的來源,很有意義。愛護環境實在要從個人做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從小養成」;「除了透過淨灘使海岸變乾淨,也必須減少垃圾的產生,尤其要少用吸管,吸管實在太多了!」,更有參與者有感而發說道「人類製造垃圾卻不妥善處理,影響地球的健康,真是地球的癌細胞。」
台管處也再次呼籲,應從源頭做起垃圾減量,除了生活中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出遊也要隨手將自身帶來的物品帶回去,盡國民應有的素養,以免造成萬劫不復的惡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