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淨零專區

Q1儀表板.jpg

臺灣國家公園在保護區的自然碳匯功能扮演關鍵角色

臺灣在全球生態系中有其重要的地位,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擁有從淺山到高山、從濕地、溪流到海洋等多樣的生態景觀,涵蓋熱帶、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等不同氣候帶的生態系,宛如全球生態系的縮影。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國家公園、濕地與海岸區域為臺灣2050淨零轉型中最為關鍵的自然碳匯吸存區域。不僅是重要的森林碳匯區域,也是鹽沼、紅樹林、海草床等生態系統的種源庫與復育基地,對於維持自然碳匯功能至關重要。

海岸管理、濕地保育、國家公園示意圖

為了因應淨零轉型,國家公園署自2023年起啟動了國家公園自然碳匯盤點及組織碳盤查等相關工作,並首次公開了各國家公園的自然碳匯數據。根據調查資料顯示,臺灣國家(自然)公園系統每年可移除超過303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此外,在組織碳盤查方面,以2023年為基線,對各國家公園管理處碳排放源進行盤查,總計碳排放量約為4,66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政府推動2050淨零轉型圖(圖:國發會)

臺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第9項:自然碳匯

 

國家公園啟動碳管理計畫

國家公園自然碳匯

• 現況

各處自然碳匯一覽表.png

自然碳匯大餅圖.jpg

• 增匯行動

  • 盤點現有外來種如墾丁國家公園銀合歡移除面積及劣化棲地、雪霸國家公園武陵地區廢耕地、台江國家公園網仔寮汕沙洲造林等案增匯,各國家公園持續就可增加碳匯之地點進行盤點。
  • 2025-2028年規劃於台江國家公園七股鹽田重要濕地進行紅樹林成效栽植試驗、棲地水文及整體水文改善等工作

台江國家公園七股鹽田重要濕地試驗圖

國家公園自然碳匯估算機制.png

 

█ 國家公園碳排

現況

  • 碳盤查標準:採行ISO-14064-1組織 碳盤查標準,做為推動國家公園管理處組織碳盤查之依據。
  • 盤查年度及範圍:以2023年為基線資料,盤查範圍包括範疇一(直接排放)和範疇二(間接排放)的排放源。

碳盤查結果- 2023年度各處(範疇一+範疇二)碳排一覽表.pdf-1(Powered by MaxAI).jpg

特別說明:

  • 金門國家公園範疇二碳排放量居高,主要原因是金管處擁有41座據點且全年364天開放(除夕休館),此外,用電11.7%的污水處理廠(設施)等多半是24小時的長時間運作所致。
  • 海管處範疇二碳排放量較高:離島用電來自燃油發電,其碳排放量依台電112年評估報告估算,電力排碳係數約0.986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約為臺電公告電力排碳係數0.49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之2倍,致使範疇二碳排放量較高。
  • 部分管理處、站係與販賣部共用電表。

 

以自然環境適宜性原則強化減碳行動

  • 各國家公園管理處自2025年起逐步強化園區建築能效改善。
    • 國家公園將在兼顧生態保育、環境、遊憩安全及品質之前提下研議增匯及減排。
    • 優先盤點降低能耗,再思考再生能源應用。
  • 推動國家公園、濕地低碳旅遊及淨零綠生活。
    • 預計2025-2026年透過環教活動及生態旅遊遊程,優先建構減碳模式,擬定低碳綠色旅遊之策略。
    • 2027年起結合綠色運具及淨零綠生活,計算低碳生態旅遊之碳足跡,推展低碳運具及跨域合作之整合行銷工作。

 

國家公園碳管理策略及願景

守護區域內生物多樣性,就是守護臺灣最核心的自然碳匯,國家公園碳盤查是因應淨零轉型的重要開端,後續將持續推展國家公園自然碳匯科學化治理,建立國家公園碳收支帳,並精進推動國家(自然)公園綠色旅遊及配合推動國家公園低碳建築,並透過增匯策略及以自然解方減碳,積極提出國家公園2050淨零轉型路徑藍圖。

策略願景

 

相關新聞及活動訊息

國家公園署「113年國家公園淨零轉型論壇」 內政部:聚焦自然碳匯戰略,示範國家公園碳盤查成果

國家公園年移除300萬公噸二氧化碳 健全生態系助增匯減碳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公園減碳總盤點》碳匯、碳盤查一次看!金門碳排放最多,這座國家公園最會儲碳

國家公園署落實淨零碳排 兼顧生態環境永續 增進再生能源運用 環境教育鼓勵民眾參與

2050淨零轉型 增匯減碳策略

守護關鍵自然碳匯,國家公園推動增匯減碳策略

國家公園署「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專班」開訓 接軌最新淨零國際趨勢、提升減碳增匯推動成效

實現2050淨零轉型 國家公園加強推動增匯及減碳行動

內政部劉世芳部長視察國家公園署 期勉積極推動淨零轉型與國家公園之友、創新工作方法、強化社會溝通